...
下午。
吳王睡醒,吳軍吃飽喝足,開始攻城。
這一仗,一直打到黃昏。
幾個時辰之后,吳軍上下便偃旗息鼓,沒有再攻城。
吳王和眾將領們幾乎都有覺悟——昨夜那支神秘的敵軍,定然會再度前來夜襲。
他們要想法子,防備這支敵軍的夜襲。
...
落日時分。
一支千人規模的輕騎兵,身穿黑色服飾,悄然出現在吳軍大營數里之外。
楚天秀、李虞,還有狄兒、祖兒,以及幾百名李家子弟,再加上從兩萬名騎兵中精心挑選出沒有夜盲癥的騎兵。
湊夠了足足一千名沒有夜盲癥的輕騎兵,組成了一支小規模的“夜襲營”。
夜盲癥。
因為缺乏維生素A,導致視網膜的感光物質缺乏,一旦光線變弱,就會一片模糊,無法分辨物體,形成夜盲。
白天倒也正常,一旦夜晚的弱光環境下,哪怕滿天繁星,也是伸手不見五指,即便舉火炬,距離稍遠也起不到作用。
而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為動物肝臟、魚肝油,以及胡蘿卜等等,可以防止夜盲癥。
其實這夜盲癥,也可以稱之為“窮人癥”。
古代的窮人,基本吃不上肉食。而胡蘿卜還在阿富汗一帶種植,正常大約在一千年后,才從伊朗傳入中國。
但是,古代的富人得夜盲癥卻并不多。因為他們的食物里,豬肝、雞肝等等,較為常見,從小就吃,有充足的維生素A。
維生素這個概念,古人并不清楚。
他們絕大部分人不知道為何會得夜盲癥,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不得夜盲癥。...就算知道了,窮人一年到頭難得吃一頓肉食,也吃不起。
楚天秀當然十分清楚。
金陵帝都是天下最富庶,世家門閥最密集的地方。
幾百名李家子弟,還有從兩萬名輕騎兵里挑選出的幾百名出身不錯的士族子弟,他們都沒有夜盲癥。
這些精選出來的富家弟子兵,隔三差五保證吃一塊雞肝就足夠維持夜視能力,只要有微弱的光線,便可以看到較遠的地方。
不過,僅僅挑選出一些沒有夜盲癥的士兵,依然很難組織起一場上規模的夜戰。
因為夜晚,缺乏指揮軍隊的手段。
軍隊的指揮,都靠士兵的眼睛,跟著旗幟走。或者是鑼鼓聲。
將領和士兵之間,一旦相隔一百米遠,還是看不清楚彼此,除了靠喊聲,無法及時相互傳遞消息。
戰場嘈雜,喊聲效果微弱。
這些士卒只適合小股行動,難以組成一支上規模的軍隊,進行夜襲行動。
夜晚,一旦將軍領兵出了大營,幾乎就完失去了自己軍隊的控制力。
所以自古,大規模的夜戰就很少發生。
楚天秀這幾日,五萬大軍留在丹陽縣城,當然沒有閑著。就是專門組建了一支“夜梟營”,為夜襲吳軍做準備。
為了保住夜襲的速度,夜梟營是輕騎兵。
挑選了一千名沒有夜盲癥的輕騎兵,讓他們每人肩上,系上一條弱光的熒光絲帶——這樣,他們彼此能夠看到自己的隊伍。
給他們攜帶了大量的不同煙花為信號,以不同顏色、數量約定“進攻、撤退、求援、轉移、集結...”等等。
讓所有的輕騎兵們都記住。
煙花升上天空,可以在四五里范圍內,甚至十里范圍內看到。
一個瞬間,所有輕騎兵都得到進攻和撤退的指令。
這種指揮的效果,遠比喊聲、旗號、銅鑼鼓聲等等,要有效果。
在夜晚,幾乎沒有其它東西,可以比煙花最快傳遞給所有的輕騎兵。
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