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應(yīng)對的。
他們辛苦了一夜的巨大攻城斜坡,要是被一把火給頃刻間給燒了,豈不是成了笑話!
“全軍士卒聽令,解下腰間的泥土袋,往木架上鋪倒泥土!”
吳軍大將喝道。
在斜坡木架下方的四萬名步卒,立刻接下腰間的一個五斤重的沉重泥土袋,往斜坡木架上丟。
他們也不沖上城頭,在斜坡木架上丟下泥土袋便走,一直往上面鋪過去。
他們用小袋的布袋,隨身攜帶了足足二十余萬斤的泥土。足夠在斜坡木架,鋪上一層厚厚的泥土。
以土覆蓋,斜坡木架難以被焚燒。
這些一袋袋的泥土,將這容易被燒的木架給完全用泥土覆蓋。哪怕澆上油,也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燒毀這些斜坡木架。
這些泥土鋪到哪里,火便熄滅到哪里。
很快,斜坡木架完全被厚厚的泥土覆蓋住,表面上的洶洶火焰也迅速熄滅。
丹陽城頭上,楚天秀、李虞、太子項(xiàng)天歌等眾人都看的驚呆了。
吳軍作戰(zhàn)如行云流水一般,攻勢如此兇悍,步步為營,極有章法。
難怪吳王年青時,攻城掠地如猛虎,曾經(jīng)號稱是大楚皇朝的一員猛將。除了平王李榮,誰也不服。
在吳王項(xiàng)弼面前,尋常的大楚戰(zhàn)將,根本不夠瞧。
“全軍聽令!”
“沖鋒!”
吳軍的一員騎將,大喝。
他一馬當(dāng)先。
轟隆隆!
吳軍的上萬名騎兵,沿著五百米寬,泥土覆蓋了的斜坡木架,直接朝城頭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