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飆升的威望,眾大臣們看他都心里發憷。
雖然在朝堂上,他依然是“少數派”。但是敢和他叫板的大臣,那是屈指可數。五大輔政大臣里面,除了太尉李榮,其他三個加起來也不夠和他打的。
這些朝廷奏章看似重大,但對大楚來算,其實大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無關大勢,他懶得去費神。
真正的大事,在諸侯叛亂,這樁已經解決了。還有一樁,則是匈奴,北征匈奴是一個大工程。
內政小事,讓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肅和少府謝安然去拿主意便是了。
他也低調一些,省的被那些大臣嫉妒眼紅。
三千里之外。
古代的消息傳遞慢,南方的消息傳到北方邊境,需要耗費較長的一段時間。哪怕是信鴿,也要五六天到十天左右不等。
大楚皇朝遙遠的北疆邊城——朔方城。
朔方是抵御匈奴的最前沿的一座堅固的城池,有民戶三萬。雖是民戶,但邊民一向彪悍。
另囤有朝廷精銳騎兵五萬之眾。
總共八萬軍民。
太尉李榮抵達北疆之后,直接在最邊境的朔方城坐鎮,監視匈奴大軍動向。
朔方城駐扎的兵馬不算多。
卻見,朔方城外數十里之地,一座座巨大的帳篷林立。密密麻麻,多達五十萬大軍。
匈奴軍雖極為龐大,卻并不攻城。
一點攻打朔方的意思都沒有。
匈奴清一色的輕騎兵,善平原作戰,在敵軍行軍途中戰斗,騎射和劫掠糧草。而不善于攻城,想要攻下這座太尉李榮親自坐鎮的朔方城,恐怕陣亡十萬匈奴也不夠。
這是人口稀少的匈奴,絕對無法承受的損失。
強攻朔方城,毫無意義,付出的代價卻巨大。
畢竟大楚皇朝遍地都是堅城重堡。
打了朔方,后面還有城池更高大的太原城,離長安和洛陽還遠著呢。恐怕攻打兩三座這樣的堅城,匈奴死傷二三十萬,就快要亡國了。
匈奴五十萬大軍圍攻而不攻,朔方城一直安然無恙。
城下,匈奴王,軍臣單于帶著手下眾匈奴將們,正在觀望城上。
城頭上,李榮和眾將士們正在觀望城下。
“平王,你們被圍兩個月,城內糧盡了吧?
十余諸侯大舉叛亂,大楚皇朝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整個中原被諸侯百萬大軍所風格,金陵朝廷縱然想支援你,也是有心無力。糧草補給,兵力更是不濟。
大楚皇朝已經不行了。
你還是趁早降了吧,本單于和你打了一輩子交道,給你一個投降的機會,封你為我匈奴的平王!在大楚境內,割一塊千里之地給你。”
軍臣單于大笑說道。
在匈奴五十萬大軍的包圍之下,李榮的五萬騎兵也不敢出城。這樣圍下去,一旦糧盡,必死無疑。
李榮呵呵一笑,淡淡道“本王早就料到諸侯叛亂,你匈奴定然會乘虛來攻,提前在朔方城內屯了一年多的糧草,足夠我大軍人吃馬嚼了。你愿意圍多久,本王便陪你多久便是了。”
軍臣單于和眾匈奴將領們都皺眉。
李榮提前備了一年的糧草?
李榮用兵一向謹慎,敢親自坐鎮朔方,此言多半不假。
這倒是麻煩。
李榮能撐一年,他們可撐不了一年。馬匹需要大量的草料,兩個月對他們來說已經消耗巨大了。
秋季已至,再多段時間,他們要回草原,給馬匹和羊養膘。
“況且,諸侯叛亂的最新的消息,難道你們還沒收到?!看來,你們的細作探子,不是太行啊!
來人,把本王收到的情報,諸侯兵敗的消息,給咱們的匈奴單于看看。”
李榮揚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