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誤判形勢。
“賢婿最近在造紙?”
李榮朝楚天秀詢問道。
“是!物美,價廉,非常適合筆墨書寫,制作成書籍。哪怕是蠅頭小字,也清晰可見,不會像麻紙一樣模糊不清。小婿我這幾日正在造書,準備寫點什么。”
楚天秀立刻從袖內(nèi),取來一本厚厚的紙書,十分熱情的推銷起來。
他這兩天閑著無事,把一疊百張紙用麻繩編成書籍,尋思著寫一本自娛自樂。
不過,還沒有想好寫什么,只是在書面右下角,用墨筆寫了個“著名詩賦、小說、文學家,小昏侯楚天秀,傾情著作”。
“全紙做的書籍?!”
李榮接過這本紙書來打量。
這本書,薄不過一寸,不足一斤,卻多一達百張紙。
用蠅頭小字記載文字,可以記載的內(nèi)容之豐富,足足抵得上一百卷數(shù)百斤重的竹簡。
他深感震撼。
對于一個從未接觸過一整本紙書的人來說,是難以想象,這么薄薄的一小本,就能取代一輛牛車那么多的竹簡。
他感到意外的驚喜。
說到制作書籍,李榮倒是想起了許多年前,一件頗為丟面子的事情。
他曾經(jīng)去拜訪副相王肅。
王家也是金陵十大門閥之一,卻是幾百年的書香世家,家中藏書極豐厚。
王肅帶著他去逛王家的書房,震驚的看到,滿滿一座大屋子里面一排排的書架,全堆滿了厚厚的竹簡書籍。
王肅副相還在他面前炫耀,稱王家汗牛充棟,足有一萬卷的竹簡藏書,看都看不過來。
“平王,你可知什么叫汗牛充棟?瞧我這滿滿幾大屋子的竹簡,用牛來拉可以拉百輛牛車,都要拉出滿身大汗來!”
“老李啊,如今這大楚盛世,天下承平,刀入武庫,馬歸南山。連項氏皇家以前尚武,如今年青人都不提兵戈之事,喜歡上了詩文詞賦。你也要會一些舞文弄墨,否則和朝廷年青人,格格不入啊!。”
“榮老弟,王府里還是要多抄錄一些書籍,讓自家子弟多讀點書。畢竟是這個年代舞刀弄槍的機會少,多讀點詩書,子弟們才容易進仕途!”
王副相這番驕傲的炫耀,這不是擺明了在嘲笑平王府李氏子弟只會舞刀弄槍,書都沒有幾本嘛!
“副相家中書簡之多,李某嘆為觀止,自愧不如啊!”
李榮能說什么呢,只能郁悶而歸。
自從此事之后,這便成他心中一樁心病。
投了不少銀子,在王府私塾上,想要讓賈老先生傳授李氏子弟們經(jīng)書文學,在文學上爭一口氣。
只是李氏文風不高,子弟不成材,沒有一個在金陵城出名的,一直收獲寥寥。
至于平王府的藏書別提了,他吩咐李氏子弟去金陵各個府邸,去借書來抄錄。
李氏子弟們居然抹不下門閥子弟的面子去求書,嫌背著竹簡去抄書太重了,這些年也就抄錄了區(qū)區(qū)千卷竹簡而已。
抄來的,也都是一些爛大街的竹簡書,根本沒有稀有的珍品古書。
要是平王府的藏書,全部改用整本的紙書來記載,派人去四處抄書,無疑大為方便。
一百本紙書,就是一萬卷竹簡。
堆起來,還不到一口箱子呢。
堆滿一個房間,要千本紙書吧!
平王府堆滿一個房間,豈不是,一躍成為金陵第一豐厚藏書!
那時,他邀請王副相來王府參觀藏書,還敢在自己面前吹噓,什么汗牛充棟?!
李榮摸著這一本紙書,遐想連連,目露贊嘆,不由問道“賢婿啊,這一卷紙書,造價如何?”
楚天秀瞬間眉頭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