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虞聽楚天秀要全縣諸吏、三老、亭長、里正和幾百名青壯百姓,一起出縣城,敲鑼打鼓,迎接他這位新縣令大老爺?shù)臅r候,一時驚懵了。
這作風(fēng),何止是大紈绔作風(fēng)!
這已經(jīng)升格為昏官作風(fēng)了。
再聽夫君,問起大楚縣令的政績考核,都考哪些方面。
李虞終于回過神來,翻了一個俏美的白眼。
夫君這個縣令什么狀況都還沒弄清楚,連大楚縣令政績考核要干什么都還沒弄明白,也敢夸口說丹陽縣,成為天下縣城之首。
她哭笑不得,“夫君,我又不曾治理郡縣,也不清楚這些啊!回頭問問縣里的小吏吧,他們常年干活,應(yīng)該清楚。”
若是說軍務(wù)、馬政,清剿地方賊寇、藩國,甚至是打匈奴,她都能滔滔不絕。
可如何治理地方,她卻是從未研究過這方面的古籍。
縱有天縱之資,她也不知該治理郡縣如何做起。
“姑爺,我記得朝廷發(fā)的文書里,好像有一本小冊子,寫了一些縣令要考核的政績。”
祖兒忽然想到了什么,連忙翻找包裹,卻是在行囊里找出一份朝廷的文書出來。
大楚朝廷也挺新潮的,已經(jīng)開始改用昏侯紙,來發(fā)文書了。
楚天秀接過來,和她們幾個一起看。
只見,上面寫道“大楚縣令政績考核一、戶口增額。二、農(nóng)田糧食增額。三、稅賦增額。四、入學(xué)蒙童。五、賊寇清剿。六、官司命案。七。其余特列。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
當(dāng)年比上一年的增加額度,就是縣令的政績。
增額越多,政績自然是越高。
尤其是前三項(xiàng),幾乎決定了縣令政績高下。
這第六項(xiàng),官司和命案,當(dāng)然越少越好。對升遷的影響最低。
丹陽縣目前的戶口是三千戶,人口一萬五千人,約戶均五人。
丹陽郡主李虞的封地是丹陽縣,食邑一個縣。增加的新戶口,向朝廷請求封賜的話,也會算入食邑人口。
狄兒看了,十分驚奇“這戶口,不就是縣里的百姓們自己生小孩么?為何拿來,當(dāng)做縣令的政績?!”
楚天秀想了想,笑道“這戶口,事關(guān)國力。耕荒田、修水利、種糧谷,靠的都是人口。自然是新增的人越多,政績越高。
如果發(fā)生兵災(zāi)、饑荒、病疫帶來大量死亡,造成一縣的戶口銳減,朝廷怕是要懲罰縣令了。百姓生下來是容易,能否養(yǎng)活,就要靠縣令的良政。
本縣令,要讓百姓們多生啊!”
古代的農(nóng)業(yè)帝國,戶口、農(nóng)耕和稅負(fù),這是頭等大事。
當(dāng)然也是對縣令考核的重點(diǎn)。
看完這個政績考核表,楚天秀心里已經(jīng)大致有底了。
戶口、糧食和稅收。
前兩項(xiàng),見效最慢。
稅收,歸根結(jié)底一句話,無非就是搞錢嘛!
這個他最拿手了。
這支豪華馬車,在驛道上疾馳。
離開金陵城四五十里之后,這驛道開始泥濘,漸漸不太好走。馬車的速度只好減緩了下來。
到了下午時分。
他們一行,已經(jīng)抵達(dá)了丹陽縣城外。
李敢年得了命令,不敢怠慢,縱馬疾奔,以最快速度,在正午時分抵達(dá)了丹陽縣城。
他氣喘吁吁顧不上休息,嚴(yán)詞,向縣衙的眾吏、衙役,下達(dá)了小昏侯這位青天大老爺?shù)拿睢龀怯涌h令老爺?shù)鸟{到。
疏忽怠慢者,當(dāng)場革職。
這個命令來的非常突然,讓丹陽縣城上下措手不及。
不過,好在。
縣衙小吏們知道小昏侯縣太爺馬上要上任了,都在縣衙等著呢。
連上一任的縣太爺,這幾日都專門在縣衙守著,準(zhǔn)備和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