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何等美妙的時代!
“臣,贊同!”
王肅正色道。
門閥勛貴官員們聞言,卻是面面相覷,毫無喜色,充滿了疑惑和擔憂。
儒派支持,那定然是對門閥不利。
自舉?
這這樣好么?
門閥勛貴士子,完全沒有了舉薦出仕的特權!不得不和儒生們,一起參加考試。
王肅當然也是充滿了無奈。
可,皇帝鐵了心要推動新政,誰攔誰倒霉。
連謝胡雍丞相都辭官了,他肯定擋不住啊。
他又能怎么樣?
不能造反,那只有接受改革啊!
中正制度,要是被孔寒友給搶走了中正官,怕是殿試全都是儒生,那整個門閥勛貴士子們都要倒霉。
相比之下,科舉制對門閥勛貴來說,也算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方案。
最起碼,士子們都能參加。
儒生人多又怎樣?
門閥、勛貴,有足夠的錢財,新辦最好的私塾,聘請最好的先生,用上最好的教材,對每一個士子進行大筆的投入。
精心培育的門閥士子,一個打你儒生幾十個。
能走到最后一步殿試,只有一百名進士,定然是門閥勛貴士子居多。
如果能夠提前掌握了考試的大致內容,那就更是萬無一失了。
小昏侯此人貪財,只要給的好處多,定然能提前透露一些考試的大方向。
門閥勛貴最不缺的,就是錢財。
王肅微微冷笑,又道“臣建議,既然是小昏侯提議的科舉制,那便由小昏侯為主考官,設計考試內容。”
在考試上做文章,遠比阻止新制容易。
“臣,贊同!”
孔寒友也說道。
這是他付給小昏侯的代價,自然要兌現。
“臣等附議!”
“臣支持!”
這滿朝的王侯、公卿大臣們,看到孔寒友和王肅這兩位派系領袖,都一起支持科舉制。
這定然是完成了派系妥協。
他們終于認清了形勢,知道大勢已定,反對已經是不可能了,再也沒有任何質疑。
“行,既然眾卿們都不反對,意見一致。
科舉制方案,通過。
朕準了!
小昏侯為首任主考官,由丞相府和御史臺共同協助,準備第一屆的科舉考試的諸多事宜。
考試的內容和主動的細節,由小昏侯來敲定,奏章報上來便可。
退朝!”
皇帝項燕然道。
夜色下,眾王侯朝臣們匆匆離開皇宮,找地方商議科舉制,或是返回各自的府邸,告知本族士子,早做應對的準備。
科舉新制實行之后,定然是一次巨大的大楚官場變革,要是不及時跟上形勢,很可能在科舉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