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至將藍色藥水倒在手指上,慢慢均勻地涂抹在空白的紙上,過了一會那紙上顯現出淡藍色的字跡,只見上面寫道“我徐、羅兩家子孫按照吾的方法,潑墨入紙,便能看見書箋上的字跡……”
原來,駱賓王見藏耜齋已被朝廷重兵圍困,自己也時日不多,可是這天大的秘密不能因自己而長埋于地下,因此他不得已用米湯為墨,將秘密書寫在空白紙上,風干后,叮囑后代子孫用少量特制紫色藥水涂之,秘密便能重現天日,而他也暗自料定只有仁厚、不貪圖富貴的子孫才能得到這秘密,而那些貪婪之人是絕不會冒險將無字天書潑墨毀掉的,那樣秘密永遠不用擔心會被泄露!”
徐至見那數十頁的書信上所記載的,正是當年天后朝《推背圖》失竊,徐、駱兩家蕩氣回腸的往事
原來駱賓王本是婺州人氏,年少時貧困,四處游歷,直至高宗儀鳳三年,方才升任長安主薄,不久又入朝為侍御史。當時高宗多病,武則天垂簾聽政,駱賓王多次上書諷刺,要求武氏歸政于天子。
不久長安發生了亙古少見的日食,城中百姓沸沸揚揚,四處傳言此次日食將不利于天子和太子。駱賓王借天變,在朝堂上再次向高宗請求撤帷幕,還政于公卿,并讓太子監國,但他的政見再次遭到高宗的駁斥。
駱賓王心中郁悶,下朝后獨自一人在長安酒肆中飲酒,借酒抒發自己心中的不快,卻引起了附近三位賓客的注意,為首的賓客是一位弱冠的少年,身著華麗,舉止不凡,他聽了駱賓王的不滿后,停住飲酒,連聲叫好,并邀請駱賓王同桌共飲。
駱賓王見那人知自己、懂自己,心中很是感動,便爽快地答應了那名年輕人的邀請,一番飲酒和交心后,方才知道那為首的年輕人便是當今的太子李賢,他身邊的兩人便是英國公李敬業和他的侄兒李輝。
李賢笑道“久聞駱大人品行高潔,學問精湛,如今遇見正是三生有幸啊!”
駱賓王躬身回道“駱某學識鄙陋,年逾二十,方才蒙朝廷用為御史諫官,怎奈天子不用吾言,只好來此發發牢騷,讓太子和幾位將軍見笑了!”
李敬業也道“太子、駱大人,在下是一員武將,說話喜歡直來直去的,現在萬歲倦于朝政,萬事都是皇后娘娘裁定,長期以往,這百官只認得皇后,哪里還知道我大唐有天子和太子?這朝政如何能穩?這人心如何不亂?”
駱賓王見李敬業說的很明白,也勸道;“太子,自古天子立儲君,就是為了穩天下的軍心和民心。如今萬歲多病,這舉國大事還請太子多承擔一些,豈可讓皇后娘娘既要管理后宮,又要處理朝政呢?那豈不是陰陽顛倒,國政不穩嗎?”
李賢嘆道“李將軍、駱大人說的有道理,我也曾多次向母后提起,讓孩兒多擔待一些朝政,可是母后總是認為我年幼沒有歷練,讓我再耐心等待一些時間!”
李敬業又說道“太子千萬不可聽從皇后的緩兵之計,太子難道忘記先太子是如何死的了嗎?皇后娘娘只是賜了他一杯御酒,當天晚上先太子就猝死了!”
李賢見李敬業提起先太子李弘的死因,大驚失色道“不會的,母后不會毒殺弘哥哥的,弘哥哥可是她的親生兒子啊!”
李輝聽到這里,也忍不住插話道“虎毒不食子,這個皇后娘娘也太狠毒了些,這樣人如何處理國政,要是讓她陰謀得逞,那大唐豈不毀在她的手中?還請太子和各位大人力攬狂瀾,拯救我大唐的萬千百姓!”
李賢嘆道“李將軍有所不知如今朝廷的重臣都是一些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小人,他們見母后權傾天下,就一味地替她說話,哪里還有忠于皇族之人啊?如今長安市井到處傳言“唐三代后,女主天下”之類的妖言。唉!這人心已亂,除非能偷盜大內中的一部奇書,方能辨清這天下的未來!”
駱賓王反問道“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