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北辰修來西襄的目的,應(yīng)該說是已經(jīng)達(dá)到了。
只是為了麻痹東楚那邊的人,上官欽還會再在西襄停留一段時間。
與西襄的合作一事,東楚那邊為何會輸?shù)娜绱瞬幻鞑话祝鋵嵰灿猩蚓獾脑蛟诶锩妗?
倒不是說沈君兮故意不理會此事,只是她對東楚的國情到底是不大了解。
她只知道沙洲的重要性,卻是對北詔的重要性,而且她將這些事情告訴了南宮無言,反倒影響了后者的判斷。
沈君兮根本就不是東楚的人,很多時候,還是考慮不周到。
她跟在南宮無言身邊之后,的確是為東楚付出了很多,但她在潛意識里,還是會下意識的保護北詔的領(lǐng)土,慣性的用北詔掌權(quán)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當(dāng)初為什么會讓沈君兮過來,其一是北詔那邊也派了他們的丞相,其二就是沈君兮自己的原因,她在逃避北辰修。
而且逃避的理由冠冕堂皇。
南宮無言不可能親自踏足西襄,所以讓她去才最為合適。
但南宮無言卻疏忽了,沈君兮自幼在北詔長大,她對東楚的政權(quán)和兵力還尚算了解,但這卻遠(yuǎn)遠(yuǎn)不夠,讓她代表東楚出使西襄。
是沈君兮帶兵攻破北詔邊防,讓南宮無言對她產(chǎn)生了一種完完全全的信服,覺得她現(xiàn)在是真的站在自己身邊,所以把什么事都放心的交給她去做,卻忘了她也不是什么都能做的。
她身體里流淌著是北詔人的骨血,對自己的故土天生就會有一種保護欲。
東楚都城距離沙洲那么遠(yuǎn),就算是讓給西襄又如何?
西襄想要進(jìn)軍中原,再怎么樣都不可能是通過翻越天山這樣的方式。
更何況,東楚不比北詔,距離西襄如此之遠(yuǎn),就算沒了天山的阻隔,還有數(shù)道天塹和關(guān)隘,重重難關(guān),西襄有天山做阻擋后勤跟不上,幾乎不可能一路打到東楚。
如果不是沈君兮在此,而是換了個人來與西襄帝談,比如說步非凡,他就不可能猶豫這么久,也不可能告訴南宮無言沙洲太過重要必不可缺。
或者說,如果是步非凡,他甚至?xí)裾f南宮無言答應(yīng)西襄提出來的條件。
哪怕是等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東楚休養(yǎng)生息過后,再出爾反爾,也比在這里等著北詔想出對策然后和西襄成功合作的好。
如今東楚的狀態(tài),沈君兮消極逃避,南宮無言雖然著急,卻又沒有任何辦法。
倒不是沈君兮故意如此,最起碼,她是真的想替東楚打贏這場戰(zhàn)爭。但在她心底,沙洲城是萬萬不能割舍的。
再加上她的逃避心理,她就一直在等南宮無言提出解決辦法。
南宮無言不知道這邊的情況,再加上戰(zhàn)事吃緊,東楚后勤也不見得多有保障,一時間也拿不出西襄需要的東西。
如此種種,造成了東楚在西襄的頹敗之勢。
要怪只能怪來兩人配合不夠。
本就是兩個國別,兩個世界的人,又怎么可能會有所謂的默契呢。
不過,西襄這邊,也不過是一個態(tài)度問題。
得到西襄相助,東楚打贏這場戰(zhàn)爭的把握性或許會更大一點,但就算沒有西襄的支持,東楚也不一定會輸。
說到底,東楚的籌備還是要更久一些,更何況,還有個完完全全了解北詔邊防的沈君兮在這里。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北辰修奪回了粱州城,東楚也可以退守身后的關(guān)隘,和北詔打一場持久戰(zhàn)。
若論底蘊,東楚遠(yuǎn)比北詔強大很多。
畢竟,北詔的底蘊,早在去年歷經(jīng)改朝換代、江南水患之時便消耗了一部分,沒有完全恢復(fù)過來。
若是戰(zhàn)爭時間拖長,戰(zhàn)線全面拉開,北詔可就不一定能撐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