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萬歷十一年到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3年公元1584年)這兩年時間里明軍的自衛反擊,以勝利而告結束,至此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東吁王朝的勢力基本上被趕出了木邦軍民宣慰使司、孟養軍民宣慰使司、蠻莫安撫使司,等廣大地區。
而叛國投緬的明偽隴川宣撫使岳風,及其子岳襄烏,被押送到大明帝都北直隸京畿順天府紫禁城內處死,邊境地區的土司們紛紛重新歸順到大明帝國門下。
7月13日負責籍沒前任明內閣首輔張居正,府中財產的官兵們開始登記人口,封鎖門戶大批人員餓死或者被殺,正當處置年近80多歲明一品詔命夫人張老太,眼見目睹孫媳們一個個投環求死不得,復用匕首刺目,血流不止,左目遂瞎。
而先前長孫明禮部主事張敬修,被抓下獄自殺,次孫明翰林院編修張嗣修,被發配邊疆充軍(待罪之身)三孫明江陵縣狀元張懋修,投井自殺未成功又絕食自盡也失敗,一同被發配邊疆充軍。
四孫明南鎮撫司錦衣衛指揮同知張簡修,是武壯士出生又娶了明陜西三邊總督兼北直隸刑部尚書與南直隸兵部尚書王之誥,的女兒因此只是被貶為庶民。
唯有五孫明尚寶司司丞張允修,聽聞風聲之后逃到荊州府江陵縣老家山林之中隱居起來,以及六孫張靜修,年紀尚幼未授予官職,在親朋好友幫助下逃到德安府應城縣躲過一劫。
就在官兵們動手抓捕明一品誥命夫人張老太,上奏準備用刑之際明內閣首輔兼文淵閣大學士申時行、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刑部尚書潘季馴,有些于心有不忍,上疏明神宗,認為(治張閣老之獄太急,至于奄奄待斃之老母,煢煢無倚之諸孤,行道之人皆為憐憫)
但是明神宗朱翊鈞,看后有些不悅,恰好明都察院江西道監察御史李植、明都察院河南道監察御史江東之,等人與明內閣首輔兼文淵閣大學士申時行、明吏部尚書楊巍,互相攻擊彈劾對方,明刑部尚書潘季馴,則幫助內閣打壓其余彈劾官員。
于是明都察院江西道監察御史就以黨庇張居正,「朋黨奸逆,誣上欺君」言辭刻薄,呈交給皇帝陛下觀看,讓明神宗大為喜悅,即刻就令明刑部尚書自辯,誰知明刑部尚書上疏認罪,卻被削籍為民。
8月初5日廣西都指揮使司平樂府平樂縣境內的平樂守御千戶所,發生因軍餉分賞不均,而導致士兵們鬧事,殺死打傷了四十余人,并逮捕明平樂縣知縣王佩搖,企圖索要糧餉。
當地州府立刻命令官兵前往討伐,參加兵變者幾乎全部被殺盡,首要分子明平樂守御副千戶徐凱,被俘不屈自縊身亡。
之后由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廣西巡撫吳文華,奏報朝廷,明神宗朱翊鈞,特此下令將明平樂府知府周祈,逮捕入京問罪。
9月13日,朝廷升孟密安撫使司為孟密宣撫使司,并任命明騰越州副總兵劉綎,為臨安府、元江軍民府左參將,移鎮蠻莫安撫使司。
為了對付緬軍的象陣,明臨安府兼元江軍民府左參將劉綎,還買了大象,臨陣演習兵馬沖鋒,這些措施鞏固了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的邊防,也加強了抵御緬軍入侵的力量。
10月22日明平樂府知府被押解至京,明神宗欲重治其罪,因閣臣搭救,才從寬處置革職為民。
12月11日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司女真部族人們認為,朝廷既以授封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為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而他卻不領情!還依然在練兵準備攻打明蘇克素滸河部圖倫城主佟佳·布庫錄(漢名尼堪外蘭),導致他的四族叔愛新覺羅·龍敦,又起殺意,甚至有些反對他掌管衛所事務。
他唆使了明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庶母弟(堂弟)愛新覺羅·薩木占,合謀由兆佳城主李岱,出面去導引,海西女真哈達部搶劫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司治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