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明遼東總鎮副總兵就帶領著手下兵馬,向前沖去,一直沖到了平壤府東北方向的內城七星門時,雨已經停了,但天色還是很暗,守門士兵沒料到還有敵人攻來,頓時就慌了手腳。
隨著明遼東總鎮副總兵的一聲令下,遼東騎兵們迅速向七星門沖去,幕府倭寇軍隊還沒來得及關閉城門就被明軍給沖了進來,守門的一位幕府將領當場就被明遼東總鎮副總兵一刀砍下腦袋。
就這樣幕府倭寇軍隊丟下幾十個首級,后退到了城內,而明軍們則一擁而入開始陸續駕云梯攻城。
無奈未果再加上天色已晚,只得稍作休息安營扎寨。
子時,明軍陣營里突然一陣炮響,攻城開始了,明軍分為五哨陣,每哨用李氏朝鮮軍一百人做向導,沿途不加搜索,由明遼東總鎮副總兵沖鋒在前,從七星門攻入平壤府大城門,直至大同館前。
明定遼中衛游擊將軍史儒,則身先士卒與明定遼前衛千總馬世隆、明定遼左衛千戶張國忠,揮刀舞劍斬關而入,手刃幕府倭寇軍隊十余人。
但是城內的道路狹窄,又蜿蜒曲折,故此明軍只能以騎兵為主,使得機動性大為減弱。
雖然幕府倭寇軍隊遭此突襲,已經一片慌亂了,但很快就平靜了下來,迅速扼住險要關隘,安土桃山幕府治部大錄松浦鎮信,也顧不上披穿甲胄了,當即就跟明軍開始接戰,結果脖子被射中了一箭。
其子安土桃山幕府志摩守松浦久信,率領數百鐵騎左右奮戰,而安土桃山幕府軍監兼福知山城主小野木重勝,則組織了一支七百人的火繩槍隊向明軍齊射,頃刻之間彈丸如雨下。
隨后幕府倭寇軍隊紛紛披掛上了,各種獸皮、雞尾,又戴上鬼頭獅面的頭盔,像來自地獄惡魔一樣,令人悚然可怖。
再加上時值拂曉五更初,大雨淋淋,遠近一片大霧模糊,彌漫在四周讓明軍戰馬驚蹄不前,多為幕府倭寇 鐵炮隊銃手所射殺。
明定遼中衛游擊將軍攀登云梯攻上城墻,在高處射箭,被幕府倭寇士兵發現,看他身穿的是〈青纻絲絳穿齊腰甲〉頭頂鳳翅盔插三角旗,讓敵軍懷疑他是統將?便紛紛朝他開銃。
很快明定遼中衛游擊將軍史儒,就中彈墜城落地身亡!成為抗倭援朝戰爭中第一個犧牲的大明將領。
其次明遼東總鎮左參將戴朝弁、明定遼左衛千戶張國忠,也被幕府倭寇軍隊射殺。
同時安土桃山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小西行長,還下令反攻,讓本部軍隊傾巢而出,數量遠遠多于明軍。
這使得倍受壓力的明遼東總鎮副總兵祖承訓、明定遼前衛千總馬世隆,等明將急忙撤出平壤府城樓,但明定遼前衛千總由于兵力太少被圍攻身受重傷,墜馬而死。
期間大雨傾盆連綿不斷,道路一片泥濘,明軍們慌不擇路,有的掉下懸崖,有的陷入泥潭無法脫身,均被幕府倭寇軍隊斬殺。
由此明軍大敗,一夜潰退二百余里,狼狽撤到平安西道安州郡城外,此戰明軍精銳盡失,陣亡三四百人。
讓明遼東總鎮副總兵氣不打一處來,急忙勒住馬繩,叫來李氏朝鮮通事(翻譯官)樸義儉,對著他說道“本鎮今日多殺賊矣,但不幸讓史游擊陣亡!天時不利,大雨泥濘,不能殲賊,當添兵更進耳,語汝宰相無動,浮橋亦不可撤。”
語畢明遼東總鎮副總兵就率部渡過清川江與大定江,駐扎在控江亭。
由于大雨連續下了兩天,明軍露宿于荒原野外,衣甲戰袍盡被雨水淋濕,苦不堪言,紛紛埋怨明遼東總鎮副總兵貪功輕敵冒進。
不過明遼東總鎮副總兵遭此慘敗,自己也悔恨不已,只好引軍撤回大明帝國遼東都指揮使司待命。
敗訊很快就傳至李氏朝鮮宣祖昭敬郡王河城大君李昖,口中,讓避難的李氏朝鮮君臣們上下震驚,趕緊派遣李氏朝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