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兩人不歡而散,待到歡宴結束后,明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厚贈明遼陽衛千戶,還送了很多貴重禮物,明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還親自替明遼陽衛千戶把馬牽出來,兩人一齊上馬,并轡而行。
待走到了僻靜之處時,明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在馬上拍了拍明遼陽衛千戶的肩膀,笑著說道“你乃是遼陽衛的千戶蕭伯芝,竟然敢假冒朝廷的都督,出使到本將的地盤!本將不是不能把你給殺了,然后再向朝廷稟明緣由,而是實在不愿讓天朝受到恥笑啊!替我向巡撫李大人帶個話,下不為例哦。”
這讓明遼陽衛千戶聽了之后,他臉色大變,匆匆而回。
從事件的結局來看,明遼陽衛千戶和明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這兩人都是麻桿打狼~兩頭怕。
一個是明遼陽衛千戶蕭伯芝,冒充遼東都指揮使,一旦被朝廷偵知,肯定沒有好果子吃。而另一個是明建州左衛軍民指揮使羽翼雖現漸豐,但還沒有做好與大明帝國干仗的準備,也害怕朝廷怪罪他沒有進貢之事,所以才明知此都督是假,卻也只能忍氣吞聲,賠盡笑臉地向明遼陽衛千戶獻媚、討好。
同時在明福親王就藩之后,其福親王府屬臣們先后多次在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地界上犯案,甚至草菅人命,主要有;明福親王府長史司倉大使劉孝,勒索殺人案、明福親王府長史司伴讀閆時,收租殺人案,以及明福親王府正儀衛龔孟春,受賄庇護不法鹽販案。
終于忍無可忍被明河南總鎮巡撫梁祖齡,皆上疏稟明朝廷,要求按《大明律》徹查嚴辦,明福親王對屬臣們的縱容也釀成了惡果。
4月14日,因受賄被追究的明福親王府正儀衛,開始趁夜挑唆福親王府儀衛司以及福親王府護衛指揮使司(河南衛)總共有八百人參與嘩變,一時間亂軍甚至打算挾持明福親王作為人質。
這完全威脅到了明福親王的自身安全,也有部分未參與的士兵通風報信。
得知消息后明河南總鎮巡撫,第一時間迅速調集所屬部隊,將洛陽縣內嘩變叛軍給彈壓,并一舉控制住局面。
5月初4日酉時三刻,一樁著名的大事,即將在帝都爆發開來,有名北直隸薊州男子張差,手持棗木棍打傷12個巡崗太監,并撞入明皇太子朱常洛,所居住的慈慶宮,在擊傷守門內官明慈慶宮太監李鑒,又直闖至前殿檐下。
最后才被東宮內官明太子賓客韓本用,等人下令守衛擒獲,送交東華門守衛明府軍左衛指揮使朱雄,處拘留并提醒皇城東面的府軍左衛、羽林左衛,嚴加看管以及排查余黨。
此案發生之后,舉朝上下無不驚駭。
次日,明皇太子奏報,嚇得明神宗立即命法司提審刁民張差,先由巡視皇城的明京城守備御史劉廷元、明東閣大學士方從哲,等官員審問后得知張差是北直隸薊州井兒峪人,并且認為;他愛飲酒,不過是一個瘋子,常說吃齋、討封?且語言顛倒、形似瘋狂,在家鄉受氣,憤怒入京,喝了點酒欲赴朝伸冤,故而持棍擊鼓,但因人地兩生,誤入東宮,沒有人指使?
經過再三訊問后,張差總是胡言亂語,什么吃齋、討封,問了數個時辰,也沒將實情供出,審判官們不耐煩把他交給了刑部定論。
在交到刑部后,首先由明刑部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審。
這時張差似乎清醒了些,他回答道“草民被鄰居李自強、李萬倉,等人欺負了,他們燒掉了我的柴草,草民非常氣憤,就打算到京城告狀,擊鼓伸冤,于是我就在4月中旬來到了京城,我是從東門走進來的,但我不認得路,只好一直往西走,半路上遇到了兩個男子,他們給了我一根棗木棍,告訴我拿著這根棗木棍就可以伸冤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喝了隨身攜帶的酒壯膽子,可能一下子犯迷糊了,就走到皇宮宮門了,還打傷了許多人,最后被捉住了。”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