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內帑積儲數百萬兩,可明神宗與內閣群臣等人都不肯撥發,故此明東閣大學士兼內閣首輔方從哲、明兵部尚書黃嘉善、明兵科給事中趙興邦,等廷臣唯恐師老餉匱,再加上各路明軍北上,途中也需要開支,而且援遼明軍不斷集結,只能速戰速決等不了太久。
因此明軍在遼陽衛誓師大會之后,原定為2月21日出邊進擊,但因天降大雪,只能改為同月25日,還限令明軍兵分四路,于農歷3月初2日會攻建奴汗庭赫圖阿拉城。
由于大雪迷路,各軍不能按原定日期分道進攻后金,而軍中的機密則早已經被中原晉商們帶出關外泄露出去了。
所以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得訊,鑒于同明軍交戰必不可少,且現在已經造反沒有回頭路可走,一旦投降就是斬首滅族,況且自己曾多次打敗明軍,讓后金士氣正旺,打算一鼓作氣在挑戰一次。
害怕雙方交戰路途遙遠,故此需要在與明帝國遼東都指揮使司交界處設一前進基地,以備牧馬歇兵。
經過考察后,就在原撫順守御千戶所東部甲板城附近的吉林崖筑城屯兵,以加強防御設施,派兵守衛,扼制明軍西來之路。
還召集各部貝勒、將領們制定了應敵方案,由明降將~后金三等副將李永芳,提出道“憑爾八路來,吾只一路去?!?
的戰略方針,相機以待,準備迎擊明軍的進攻,畢竟后金國內部各村寨部落之間都認識,而且熟悉本地地形,作戰指揮統一,騎射能力超強。
在經過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的勸說“女真語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投降明軍只有死路一條,唯有拼死一搏,方有一線生機!且吾軍自起兵以來未曾大敗?!?
這一番洗腦加鼓舞之后,才讓后金內部將領們的心情好些,決定冷靜下來迎接戰斗。
后金方面為了弄清情報,他們把俘虜來的漢人,選出一部分投降者,進行認真訓練,讓他們化裝成生意人,或是貨郎擔子等,到關內外大明各地了解、搜集軍事情報。
還命令士兵日夜打造盔甲、兵器等,另一方面又召開軍事會議,組織討論反擊明軍的進攻方案。
他親自帶領各貝勒、大臣們,去察看地形,在大明軍隊將要進軍的東路牛毛嶺寨一帶,布置士兵砍伐大樹,設置路障。
并根據地勢的險易,分別布置不同的兵力,在渾河邊上,他親自下水測試河水的深度和河水的流速。
他對部下說道“女真語西路軍是明軍的主力,而這渾河是他們的必經之道,咱要讓這渾河成為埋葬明軍的墳墓!”
可后金四貝勒愛新覺羅·皇太極,卻當場提出道“女真語我軍在渾河上游筑壩攔水,當明軍涉水時,再掘壩放水,另在附近埋伏一支人馬,趁他們渡河時,襲擊一下,不只可以擊殺他們的人馬,也挫傷了他們的銳氣?!?
作為軍事家的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深深知道〈機密〉對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性。
于是他向國中人民發布命令道“女真語不許任何人私自外出,或是與外界人員擅自往來,不許泄露消息,未經允許不準出入國界?!?
因此后金的戰備情況,得到了嚴密的封鎖,導致大明帝國派來的探子、刺客、北鎮撫司錦衣衛,都只能望而興嘆,誰也進不來,更查不到任何消息。
在這同時后金國的哨探,卻源源不斷地送來了各種各樣的情報。
就連遼東都指揮使司部分官員,也不得不承認道“遼人久為建奴所用,凡是官軍的一舉一動,甚至遼兵、遼馬、遼切,建奴都無不熟知!”
戰前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又積極開展了外交爭奪戰,他派重臣到李氏朝鮮王國去,并帶去了重禮,目的是希望李氏朝鮮王國能持觀望態度,不要幫助大明帝國。
在出兵前,明山海衛總兵杜松,還私自向明遼東經略楊鎬,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