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假惺惺地傳令帳外各營士兵,堅守崗位不得有誤,自己則繼續(xù)與眾將們商議如何投降,既能保住面子不損利益,又不傷國與部落之間關(guān)系。
就這樣悄悄地派出使者傳話。
大軍壓境的后金軍隊在沒收到書信之前,準備好了數(shù)百弓箭手與騎兵、刀牌手、長矛隊、盾牌手,準備向前推進并發(fā)動進攻。
在左翼后金四貝勒麾下的鑲黃旗弓箭手們,一針箭雨掃射下,李氏朝鮮中營內(nèi)便立起了白旗,還收到了使者的議和書(注意不是投降書)。
這讓后金四貝勒喜出望外,雙方馬上派出使者進行談判,由于女真八部常年與李氏朝鮮人打交道,故此雙方懂些基本語言,在經(jīng)過雙方派出代表,一番討價還價的理論后,終于共立了盟誓,以求和好。
后金大貝勒要求李氏朝鮮都元帥帶領(lǐng)全軍,開赴國都赫圖阿拉城,親自面見金國汗王,而李氏朝鮮都元帥則要求事后放他們回國,并且兩國友好互不侵犯。
同時后金方面還要求抓捕抵抗的,李氏朝鮮左營宣川郡守金應河,以及逃難到此的明鎮(zhèn)江堡游擊將軍喬一琦,獻上俘虜。
其中李氏朝鮮左營宣川郡守與部下們,不愿看著主帥投降,便逃離軍營殺入后金軍營內(nèi)戰(zhàn)死,而明鎮(zhèn)江堡游擊將軍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寫下兵敗血書,跳崖自盡!
3月初6日午時,由李氏朝鮮都元帥、李氏朝鮮副元帥,為首先后帶領(lǐng)余部四千人馬,到達建奴都城赫圖阿拉城。
在會見汗王時,大堂之上身穿大明建州左衛(wèi)軍民指揮使布面甲(棉甲),頭戴缽盂紅纓的后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胸背弓箭,腰掛大明龍虎將軍佩劍端坐在炕上。
堂下排列著眾多女真巴圖魯勇士,左右兩邊站著后金四大貝勒和文武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