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滿清世祖與滿清皇父攝政王等宗親貴族的車輦也率先來到了太廟正門外,開始下來步行進入太廟正門,其余的文武百官與朝貢使們才匆匆忙忙趕來,眾人在進入太廟之后都按照等級依次排列開來,最前面站著的是滿清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們,在到正一品和正二品以下的文武百官們,最后站的才是朝貢使們,而滿清皇父攝政王與滿清世祖、滿清孝莊皇太后這三人在太監們的攙扶下緩慢走上臺階。
兩旁的宮女與太監們則手持四團傘與儀仗站立著,上臺之后滿清皇父攝政王就對旁邊的太監詢問道“女真語祭品可都準備妥當了?”太監們小聲答道“女真語回皇父攝政王殿下的話,一切準備就緒。”
微笑著的滿清皇父攝政王轉身面對臺下眾人揮手示意,而站在周圍的八旗軍們就開始吹響號角(嗚、嗚、嗚)聲音響起時就見到滿清薩滿教跳著神秘的舞蹈手里還拿著撥浪鼓,嘴里念著咒語走了出來在臺下跳動著,滿清皇父攝政王就讓太監們拿來兩個酒爵裝滿酒,一杯遞給他、一杯則遞給小皇上,而滿清孝莊皇太后則在一旁手拿玉佩對天祈禱著。
滿清皇父攝政王拉著小皇上的手把酒爵往地上灑了一半還留一半,自己的酒爵則部灑完,(這是想讓小皇上不敬天地)緊接著開始下跪朝拜行焚香三扣首,臺下諸王貝勒、文武百官、朝貢使們也一起下跪跟著扣首,跪拜過后就到了上祭文的時候了。
只見太監捧著祭文走上來卻不知道送到誰的手上?只好跪倒在滿清皇父攝政王與小皇上身邊低著頭高舉祭文。
這讓小皇上見了就想伸手去拿,但卻被滿清皇父攝政王一把接過說道“女真語此等小事就由孤來宣讀吧!不勞煩皇上了。”
接過祭文的滿清皇父攝政王開口念道“女真語大清順治元年正月初五日,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露風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維矛朕一人敬拜皇天之祜薄薄之土,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既安且寧敬拜下土之靈,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臺下眾人們聽著這段流利的閱讀都在議論紛紛著,其中李氏朝鮮使者義州郡守就認為滿清皇父攝政王這是代天子行事啊!要是因此惹怒能小皇上導致兩人爭鋒,那么這正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焚燒祭文之后滿清皇父攝政王繼續攜帶小皇上與滿清孝莊皇太后去東、西配殿祭祖,并讓太監們挑著十三擔裝好的泥土上來,準備行(敷土禮)既;由滿清皇上穿鞋走上太廟寶頂添土,為地宮里死去的祖先們敬一點孝心,由于太廟里面也葬有滿清皇父攝政王最痛恨之人先帝滿清太宗崇德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遺骸與排放著的靈位。
故此滿清皇父攝政王不太愿意親自去為他添土,他只想為他的父皇(后金天命汗清太祖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添一把新土而已,所以他這次才故作姿態的對小皇上說道“女真語皇上既然是敷土禮,那么理應由皇上帶頭先行登上寶頂,孤也愿意陪皇上一同前往?”
小皇上一聽自己的皇父攝政王也要去添土就答道“女真語好吧!既然阿瑪王想要隨朕一同前去,那么就請走在前面吧!”
這話瞬間就難到滿清皇父攝政王了,他仔細想了一下雖然眼前這個6歲的小皇上對自己特別的謙讓,但他卻不敢在文武百官與朝貢使們面前做出太過份的事情,便拉著小皇上的手一起走了上去添土,其余宗親貴族、諸王、貝勒們見狀紛紛下跪朝拜。
到了正月初6日吳俊振與幾位知縣們相繼趕到了寧山衛城外,這天辰時太陽光照耀在城門口,負責正在此接待各路祭祀官員的明寧山衛鎮撫于寧濤,帶著一隊明軍士兵在疏散城門外的來往人員以保持暢通無阻,來到此處的吳俊振與劉瑞林指著城門上掛著的牌子說道“快看,咱們到達寧山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