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了約半年之久,在此期間明司禮監太監曾率領明興平左衛、興平右衛、興平衛的指揮使、千戶、百戶和州府縣官員們,到達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湄州嶼賣辦木石,重修湄州天妃宮。
又在長樂縣巡檢寨司南山上的三峰塔寺之旁,修建了長樂天妃宮,樹立起〈天妃靈應之記〉碑,并鑄造銅鐘一口,刻著銘文“永遠長生供養,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歲次辛亥仲夏吉日,司禮監太監鄭和,王景弘同官軍一干人等,發心鑄造銅鐘一口。”碑文上面還記載著前后六次遠航的情況。
12月初9日明軍船隊起錨出海,在訪問了占城國、爪哇國、舊港宣慰使司、滿剌加國之后,才到達蘇門答剌國,明司禮監太監派出一支船隊經溜山國,直接遠航到非洲東岸訪問木骨都束國、不剌哇國、竹步國,又派明司禮監太監洪保,率一支船隊遠航古里國。
然后再去訪問祖法兒國、剌撤國、阿丹國,而明司禮監太監本人則率大(舟宗)寶船經錫蘭國、古里國,直奔忽魯謨斯國,當洪保太監到達古里國時,古里國正派船去麥加國,洪保則派通事與使者七人帶著麝香、磁器等物件跟隨古里國船只到達麥加國訪問,買回了各種珍貴異獸,并畫出了天堂圖。
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正月初8日四方國家都派使節來朝,而唯獨室町幕府許久不來朝貢,迫使明宣宗不得不派遣明司禮監太監柴山,出使琉球王國時,讓其國王轉諭室町幕府賜起春敕。
3月20日明吏部尚書郭璉,復奏明陜西按察使司僉事林時建,宣稱“各處衛所宜建立學堂,以教育子孫百姓。”
吏部與有關廷臣會議認為,衛所與府州縣治相鄰、軍官子孫可令入府州縣學堂讀書,距離較遠之衛所,或一兩個衛所、或二三衛所共設一學堂,以教化子孫學有所成,可赴本所參加鄉試。
5月25日明奴兒干都指揮使康旺,由于年邁力不從心向朝廷乞請致仕,讓他的兒子康福,接任他的職位,明宣宗接受了他的請求準予他致仕,并委任康福為〈奴兒干都指揮同知〉。
朝廷為了表示對信任大明奴兒干都指揮同知康福,的支持,再次任命明司禮監太監亦失哈〈海西女真人〉為欽差,讓他統領官兵二千人乘坐大船五十艘,攜帶著大量物資護送新官上任。
之后在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2月18日明軍船隊由忽魯謨斯國返航,途中明司禮監太監鄭和,由于太累就病倒在了船上,最后死在了經過古里國的地方。
2月21日他們一行人來到奴兒干都城之時,卻看到了永寧寺已被人給破壞,經過詢問得知這是當地吉烈迷人干的壞事,弄清這件事發生的原因后,明司禮監太監顧全大局爭取當地各族人民的力氣,沒有追究、懲罰參加拆毀永寧寺的居民,而是立即組織力量,重建寺院,由于工匠們的齊心協力,重建工程進展很順利,新建的寺廟及塑像華麗壯觀超過先前。
為了記述永寧寺的重建,再次刻石立碑,碑文題名為「重建永寧寺記」它與〈永寧寺記〉碑一樣,都是鑲刻著;漢文、蒙文、藏文、女真文,這四種文字。
3月初1日當明司禮監太監亦失哈,返回京城之時明弗提衛指揮同知佛家奴,帶著十七人也一起來到京城朝貢,他們向大明皇帝陛下進獻當地持產,受到了天子的優待和厚賞,隨同明司禮監太監出巡的官員也受到了朝廷的嘉獎和鼓勵,所立的〈重修永寧寺記〉石碑,也是大明帝國有效統治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地區的歷史見證。
5月初2日室町幕府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教,代表后花園天皇派遣大明寧波衛漢人,天龍寺僧人正使龍室道淵,入貢而明宣宗在接見室町幕府使臣時,仍以君臣之禮敕諭幕府國王書信,稱室町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室町幕府國王源義教?〉。
之后在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