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傳到朝廷后明熹宗追封袁應泰為〈明兵部尚書〉并舉行隆重葬禮,并封其子袁楷,為(明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在后金軍隊進城時俘虜了張銓,后金三等副將李永芳,就勸他投降后金但被拒絕。
而努爾哈赤認為此人有大明骨氣,便放了他但張銓感覺無臉回京面見皇帝陛下!就朝京城方向三拜之后自殺!后金奪取了大明遼東都司沈陽三衛、遼陽衛,又攻占海州衛、復州衛、蓋州衛、金州衛、旅順衛等地,還把后金都城遷到沈陽中衛改稱[盛京]離大明帝都又近許多。
這讓明熹宗感到形勢危機,就再次重用熊任弼為明遼東經略、在以明右擢參議王化貞,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兼遼東巡撫,明遼東經略熊廷弼,就在廣寧衛附近收集從渾河之戰撤下來的明軍安撫軍心。
明遼東巡撫王化貞,則用重金收買科爾沁、察哈爾以及哈拉喇慎部的漠南蒙古民心得到明熹宗的夸贊,明遼東經略就入京城進獻三策既(第一廣寧衛用步兵駐守列堡三岔河上、第二天津三衛和登州衛以及萊州衛分別設置舟師、第三在天津三衛設巡撫而山海衛設經略節制三方大事),都被明熹宗批準又升熊任弼為明兵部尚書兼右僉都御史駐守山海衛,在次給予尚方寶劍又征得20萬明軍。ii
而努爾哈赤又開始害怕了,正巧明貴州巡撫張鶴鳴,平定紅苗入侵有功被升明南直隸兵部尚書,又被派去遼東都司參與軍事,因明遼東巡撫駐守在河西就上奏沿河設立6所軍營,每營設參將和守備各一人。
在各自畫地分守西平堡、鎮武營、柳河堡、盤山堡等要害之地,還分別設立防哨此議報上后被明遼東經略反對他上書說道“河面狹窄不可靠!而城堡太小難容駐兵現只能牢牢的守住廣寧衛,如果分兵在河上駐守則力量分散就弱小了!萬一后金用輕騎兵偷渡過河,來專攻一所營房而吾軍力量必然不支,一營潰敗其他各營就都會兵敗,西平堡等地的防哨也不能守住!河邊只適合設立游擊隊輪番出入,使后金不知深淺不敢屯聚一處輕易偷襲。”
奏章交上后明熹宗表揚了明遼東經略,并拒絕了明遼東巡撫的計策,恰好明巡按御史方震孺,也提出防河有六條不可靠之處,因此明遼東巡撫恨透了明遼東經略把軍事全推托在他身上。ii
之后四方援遼的軍隊被明遼東巡撫改名號為(平遼),為此遼人很不愉快!明遼東經略就找他談話道“遼人又沒叛亂請改為‘平東’或‘征東’以安撫遼民。”
此后明遼東巡撫與明遼東經略的矛盾越來越深,經略、巡撫不和睦風聲也就傳了起來!明遼東經略上書說“三方面布置戰略實施必須得聯絡李氏朝鮮軍隊,請抓緊時間派欽差使臣去訪問朝鮮君臣,讓他們出動朝鮮八道全部兵力在江面上,設立連營助我軍聲威。”
并舉薦明監軍副使梁之垣,畢竟他從小在海濱長大熟知李氏朝鮮事務可以充當欽差使臣,明熹宗同意并按照行人司奉使慣例賜從一品“太子少師”官職給梁之垣。
7月14日明遼東巡撫派明廣寧左屯衛游擊毛文龍,率明廣寧右衛千總毛承祿、明東江百戶尤景和,等197名勇士深入敵后收復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2千多里沿海島嶼,困綁后金守島軍官后金旅順衛副將可賓、后金旅順衛守備何國用,等將領。ii
又在詢問后得知鎮江城內后金主力,去雙山屠殺不肯投降后金的遼民,于是明廣寧左屯衛游擊就趁鎮江城中空虛與明遼東生員王一寧,商議收買后金鎮江中軍守備陳良策,做為內應夜襲鎮江城擒拿了后金蓋州衛游擊佟養真(滿清圣祖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姥爺)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將領又派明廣寧后衛千總陳忠,襲擊雙山斬殺后金鳳凰城游擊繆一真,明軍獲得大勝史稱「鎮江大捷」。
戰后寬奠堡、湯站堡、險山堡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