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萬萬歲。”ii
接著滿清兵部尚書和碩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就上前詢問道“女真語不知皇上與皇父攝政王殿下這么急忙召見奴才們所謂何事啊?”而滿清皇父攝政王是個爽快人,就直接說道“女真語如今中原大亂,流寇東征大明企圖爭奪北方地區,實乃我大清的盟友,故此孤打算趁此機會進軍南下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聽完這話之后滿清兵部尚書與滿清和碩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滿清和碩承澤親王愛新覺羅·碩塞,這三人分別提出要掛帥領兵,這讓滿清皇父攝政王看著大清帝國勇猛無敵的戰士認為此戰必勝,但考慮到寧遠衛地區既有明廷精銳鐵騎又有重炮守城,萬一久攻不下這損失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啊?所以滿清皇父攝政王覺得此次出征還是欠妥!而且北方沙皇俄國還時不時的入侵這也讓清廷的十分頭疼!ii
看著大殿臺上一言不發的滿清皇父攝政王猶豫不決時,滿清和碩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就走上來說道“女真語啟稟皇上、皇父攝政王,咱們可以讓李氏朝鮮出兵從側翼配合進攻,以防止廣寧前屯衛等地的明軍前來援救寧遠衛。”
滿朝文武百官們聽到這話后,都為滿清和碩禮親王點贊,認為讓李氏朝鮮出兵的話在適合不過了,畢竟李氏朝鮮軍隊熟悉寧遠衛與山海衛的地形,其次也是考驗李氏朝鮮是否忠的表現,在則之前也有許諾過讓李氏朝鮮出兵配合攻打大明帝國的說法,所以滿清皇父攝政王決定正式派出使者去聯絡李氏朝鮮仁祖讓他發兵助攻。
剛要下令之時卻被滿清兵部尚書給攔下,他認為李氏朝鮮速來與明廷有聯系,萬一這次要是臨陣倒戈那全盤計劃豈不是功虧一簣了?就這樣滿清內部又陷入到了爭吵之中。ii
一部大臣主張讓李氏朝鮮出兵,而另一部分大臣則提議讓八旗出征李氏朝鮮出糧食,見到眾人爭持不下,站在后排的滿清議政大臣范文程,就走出來說道“啟奏皇父攝政王殿下,老臣認為李氏朝鮮可信可不信!但若有把柄牽制則李氏朝鮮必定會一視同仁?”滿清皇父攝政王聽后感覺有些糊涂。
就問道“愛卿此話怎講?”滿清議政大臣就說道“老臣認為如今李氏朝鮮世子與二位還在本國做人質,那就是最好的把柄!若此次李氏朝鮮肯助我軍拿下寧遠衛地區那么我朝可許諾,歸還朝鮮世子做為報答,當然關鍵還是得看李氏朝鮮郡王到底有沒有誠意了?”
這話一出滿清漢人大學士就請命道“皇父攝政王殿下,老臣愿率一支精兵在后方監視李氏朝鮮軍隊,一旦有聯系明廷之意?立刻斬殺。”但滿清皇父攝政王覺得此事非同小可,乃是關乎到大清能否拿下山海衛關外全部衛所的關鍵,所以滿清皇父攝政王下令讓滿清和碩豫親王愛新覺羅·多鐸、滿清和碩英親王愛新覺羅·阿濟格,兩位親王與自己一同出征,在由滿清漢人大學士伴駕,李氏朝鮮軍隊為側翼配合。ii
政令發布之后就讓滿清正白旗巴圖魯騎快馬趕赴李氏朝鮮傳旨,但剛出城就見到外面陰暗的天已經下起了蒙蒙細雨,滿清正白旗巴圖魯快速騎馬踏過泥濘不堪的官道上,馬蹄踩在水坑里之后濺起了許多水花,冒雨前進的滿清傳令兵一刻也不敢耽誤,過了奉集堡就直接進入了威寧堡馬驛更換馬匹繼續趕路。
另一邊雁門守御千戶所城內的明山西總兵正在布置防御計劃,并派出士兵去聯絡八角守御千戶所、保德州、老營堡守御千戶所、偏頭守御千戶所、寧武守御千戶所、山西鎮等地的駐軍前來共同抵抗流寇,傳令士兵下去之后明山西參將王平忠,就進來營帳里面詢問道“啟稟總兵大人,我軍的馬匹與彈藥最近有些欠缺!您看是否要向雁門千戶討要一些?”
這對于一向好面子的明山西總兵周遇吉,來說那簡直就是丟面子的事又怎么好開口就詢問道“我軍騎兵的馬匹是否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