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讓下人出去看了看,掀開布簾的下人立刻就看到了滿清正白旗士兵帶著一個明軍傳令兵過來,還順勢走入營帳內用說了一句“女真語麻煩洪大學士審問一下他!”
略懂一點女真語的滿清漢人大學士回復道“女真語塞因(好的!)”
就這樣明軍傳令兵被安排坐了下來,滿清漢人大學士還很有禮貌的讓人倒茶給他喝,在用熟悉的江淮官話開始詢問道“不知這位小哥是哪里人士?要傳達什么指令啊?”
一聽到對方說的是大明江淮官話,傳令兵才放松心情喝了一口茶壓壓驚,慢慢說道“哦,我是奉三位總兵大人之令前去沈陽中衛向攝政王傳達旨意的。”ii
這話一眼就被滿清漢人大學士看穿并且識破了!他抬頭笑笑道“難道大明帝國還不知道大清帝國已經把遼東都司的沈陽中衛改為帝都盛京城了嗎?”
明軍傳令兵卻反駁道“東虜國雖然改了地名,但這是我們大明的衛,所以我等依舊習慣自稱為沈陽中衛,對了聊了這么久還不知你是東虜國的何人?”
還是笑了笑道的滿清漢人大學士繼續說道“什么東虜國!老夫乃是大清先帝賜封的正五品漢人大學士洪承疇,你有什么事大可以向我匯報,我還可以放你回去。”
得知他是背叛大明帝國的漢奸洪承疇?傳令兵頓時忍不住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罵道“呸,大明皇帝陛下有何事對不起你的,你居然要投降東虜當蠻夷?”ii
慚愧的滿清漢人大學士低下頭久久不敢答話!身邊的隨從則補話道“當年松錦會戰,哦不你們大明叫松廣會戰,之時大清先帝皇太極雖然偷襲了我軍囤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導致八鎮總兵無糧潰敗!但是我主可是與祖總兵一起堅守廣寧中屯衛七日的,期間大明朝廷可曾派遣過一兵一卒前來救援?根本沒有!最后城破為了不讓軍民受苦,才無奈投降東虜的。”
說完之后傳令兵有些懂了!但他還是不太情愿的告訴他吳家三兄弟要向東虜國借兵之事?
滿清漢人大學士一聽說這事,立馬感覺時機終于要來了?他高興的請傳令兵下去好吃好喝的招待著,并讓營帳外面的滿清漢軍鑲黃旗士兵去向滿清皇父攝政王通報消息。
在了解到情況之后精明能干的滿清皇父攝政王就覺得這封信有詐?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圈套?為何這么說呢?因為一旦按照信中約定進軍的話那么他們就要承擔好遠途行軍的糧食,其次就是入關之后正式與大順正規軍交戰,這是滿清八旗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接觸,讓滿清皇父攝政王不敢輕易答應,只得詢問身邊的洪大學士情況。ii
深知流寇勢力的他介紹道“啟稟皇父攝政王殿下,老臣曾與中原內地流寇交戰過,他們基本上就是屬于混日子的兵種,戰時凝聚在一起共同打擊敵人,一旦兵敗他們就會迅速潰敗,并且是一潰千里毫無組織可言!正常情況下只要有大規模騎兵的話,是可以明確的對他們展開追殺攻勢的。”
得到分析之后滿清皇父攝政王有了一些把握,可是另外一個問題又來了?雖說是借兵但是吳家三兄弟似乎并不是怎么信任自己?否則也不可能讓他們繞道漠南蒙古喀喇沁部南下了!
這明顯就是對自己不信任,而且萬一要是一個圈套呢?那么后果就是自己的軍隊進入內地之后會遭到關寧鐵騎、地方順軍、明軍等雙重夾擊,風險特別大非常不劃算。ii
要是真正有意借兵的話大可以讓出山海衛入關滅流寇,但是估計他們不肯,畢竟東虜是蠻夷,而吳家三兄弟依舊是以大明臣子自居,所以這條也不成立!
最終分析來分析去滿清皇父攝政王就想出了一條妙計?他看出明寧遠衛總兵的如意算盤,于是他決定將計就計同意出兵,但不是(借兵)而是要求吳家三兄弟其中的二弟明寧遠衛總兵吳三桂,先接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