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留都諸臣們現在需要的,只是一個形式上的精神領袖(皇帝)而并不一定非要是雄才大略的賢君不可,故此明南直隸兵部尚書才當即指出了明福親王不可立的七大理由「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條條都是大忌!ii
況且群臣也不可能要求進行全國范圍內的篩選,因為藩王太多總有大批的野心家趁機下手借擁立爭功,到時大明的局面勢必會土崩瓦解,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雖然明福親王有種種缺點!可畢竟從關系上來說他是先帝的堂弟,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肯定是擁立他即位更加合適。
但是東林黨一派卻堅持反對,而是極力要擁立明潞閔親王,其中并非如口頭上說的明潞閔親王賢德,而是因為明福親王的皇奶奶、明鄭皇貴妃,她是明神宗最寵愛的妃子,一直慫恿明神宗立自己的兒子明福恭親王朱常洵,為太子。
當然明神宗也一直想讓明福恭親王做自己的接班人,無奈朝中大臣們卻一致主張要擁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儲君,因為按照規定「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立嗣原則朱常洛才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選。
這場儲位之爭持續了許多年,直到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立了朱常洛為太子才塵埃落定,可明福恭親王仍然留在京師不肯就藩,所以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仍然不穩固!
之后接連發生的〈妖書案〉、〈梃擊案〉、〈移宮案〉等轟動一時的大案,都與明鄭皇貴妃有關,而且有跡象表明,其背后的主使就是明鄭皇貴妃本人?
在這所有的大案里朝廷東林黨人們都毫不遲疑的站在皇朝正統一方,也就是站在明皇太子朱常洛,這一方堅決打擊觸犯了明鄭皇貴妃和明福恭親王的利益,也深深的得罪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