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5明貴州總兵蕭授,統率各路人馬攻城破營寨,前后生擒吳不跳等二百一十二人,斬殺吳不爾、王老虎、龍安軸等五百九十人首級,歸還被擄掠官民男女九十八口,俘獲婦女兒童一千六百余口,還將吳不跳押送到北直隸京畿紫禁城。
5月19日明兵部右侍郎王驥,奏道“據成國公朱勇,上言;各地都司衛所俱缺乏老成能干之人掌事,多有托故經年離職,不思在任親躬撫恤整齊軍伍,逃亡愈多虛費供億,宜行各處巡按御史、按察使司以及總鎮總兵官從中推選,每都司衛所掌印官一人,及挑選老成能干佐貳官二人,常留一人在任理事,專一整飭軍馬繕修器械,完固城池比較屯種,稽考勘合勾軍之人,若有作弊,即須究問軍器缺少,則以洪武、永樂舊例,由有司支給物料成造,凡有調遣軍馬,須憑各任官員調差,如軍士缺少器械不精,臨朝誤事懲治其罪,非有緊急重務不許輒差,仍以選定官員職名,徑自造冊回奏。”此舉被明宣宗批準。ii
6月21日大明下西洋的船隊駛返回劉家港,此行曾到占城國、爪哇國、舊港宣慰使司、滿剌加國、蘇門答剌國、錫蘭國、古里國、忽魯謨斯國,等國并派人到教圣地默加,鄭和下西洋至此結束。
前后有28年,經過三十多個國家,隨行人員明寧波府通事馬歡,著有〈瀛涯勝覽〉、明南海通事費信,著有〈星槎勝覽〉、明總制之幕鞏珍,著有〈西洋番國志〉又有航海地圖傳世,詳情參見「武備志」還有室町幕府征夷大將軍足利源義教,遣使來大明進貢。
8月初3日室町幕府又再次遣使渡海,從大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寧波府寧波衛登陸上京入貢。
明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正月15日明司禮監太監王景弘,率船隊繼續出使蘇門答臘國,船隊規模不亞于之前鄭和的寶船。ii
接著大明瓦剌順寧郡王綽羅斯·脫歡,攻殺大明韃靼和寧郡王阿蘇特·阿魯臺,并其部眾稱霸草原。
3月初7日原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諒山府萬牙知州阮世寧、七源知州阮公庭,各率所部三百人前來避難,據他們交待奸臣安南平定郡王黎利,已經死去其長子安南大越郡王黎思齊,狂妄、次子安南黎朝世子黎太宗黎元龍,幼弱,而安南輔政大臣黎問、安南參政大臣黎察,等結黨仇殺,所以安南萬牙知州請求大明朝廷準其遷居到廣西承宣布政使司龍州等處,明廣西總兵山云,立刻轉報給朝廷,詔令其隨意居住,并加強對邊關的守備以防安南趁機來襲。
5月21日明宣宗告諭明都察院右都御史熊概,說道“朝進優恤軍士給以衣食,欲使其感恩而勇出戰,近又聽聞我官旗史人等,妄意誅求多立名目,率侵月糧克扣減冬布綿花?亦有都指揮使假托公事,遍歷取財,乃以軍糧布花變易金銀饋送,因此軍士衣食不充多致逃竄,朝廷任彼撫綏,乃更肆為刻削,使恩不下寵,冤情不上通,欲便按法行誅,則是不教而殺,都察院即揭榜禁戒,仍令巡按御史及按察使司巡察,若有再犯者當處死家屬戍邊。”ii
8月15日大明韃靼和寧郡王阿蘇特·阿魯臺,駐牧塞下被前元王室后裔,大明瓦剌順寧郡王綽羅斯·脫歡,襲擊斬殺妻子亦死,牲畜被劫掠一空,只有其次子阿蘇特·碩尼堪,僥幸逃出遷居到穆納山。
8月18日大明瓦剌順寧郡王派使臣昂克,向大明獻貢戰馬,并告知朝廷已經攻殺了韃靼和寧郡王,還獻上元代玉璽但被明宣宗婉言相拒,賞賜了紵絲五十表里。
9月初6日明宣宗決定親自率軍巡邊,任命明武定侯郭玹、明西寧侯宋瑛、明廣平侯袁禎、明后軍都督府都督同知張升,掌行在五軍都督府事,明行在吏部尚書郭璉,兼行在工部事,明都察院右都御史熊概,兼行在刑部事,又命明司禮監太監楊瑛、李德、王振、僧保、李和,等提督皇城內外一應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