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明代宗命文武百官們前去朝見明皇太子朱見濟,并懸賞諸親王、郡王、公主,以及邊鎮(zhèn)的文武內外群臣,恰巧明汪皇后又勸皇帝陛下打消廢立前皇太子殿下朱見濬,的念頭,惹得明代宗很是生氣一怒之下就起了恨意。
接著就萌生了要廢明汪皇后,改立明皇太子的母后明杭貴妃為皇后的想法,在明代宗易儲之后明汪皇后又曾持有異議,勸說道“既要立太子與監(jiān)國之號相稱么?”
此意指明代宗由監(jiān)國得來的皇位不易!誰知明代宗有些不悅,就以明皇太子為明杭貴妃所生請讓出(皇后位),逼得明汪皇后欲哭無淚只能默默順從。
6月14日戶部奏報“各處巡撫、左右侍郎、都御史,等官員每年八月回京議事,而目前各處賊寇未平,逃移者尚多,故此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廣東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遼東都指揮使司,等地一律留該地巡撫,應議之事皆疏陳訴朝廷。”明代宗同意這點,由于巡撫以職位兼任兵事,多不便于武官。ii
7月7日明御用監(jiān)少監(jiān)阮浪,于南宮服侍太上皇,被賜鍍金繡袋及鍍金刀,不在意的明御用少監(jiān)轉贈給了明御用監(jiān)典簿王瑤,此事引得明南北鎮(zhèn)撫司東廠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盧忠,有些不高興了!他見明御用監(jiān)典簿的佩刀、繡袋非同尋常,便邀請他喝醉在故意將他灌醉竊取,還讓明南北鎮(zhèn)撫司錦衣衛(wèi)校尉李善,稟報皇帝陛下,他聲稱“御用監(jiān)少監(jiān)傳太上皇之命,以佩刀、繡袋交結御用監(jiān)典簿圖謀復位之事?”
明代宗聽后大怒,立刻將明御用監(jiān)少監(jiān)、明御用監(jiān)典簿兩人下北鎮(zhèn)撫司詔獄,在讓明南北鎮(zhèn)撫司東廠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拿出證據。
這讓明南北鎮(zhèn)撫司東廠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緊張起來,故意假裝瘋癲企圖混過一劫,明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左侍郎商輅,與明司禮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王誠,對明代宗說道“南北鎮(zhèn)撫司東廠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盧大人向來就有瘋病,其言不足為信,不宜聽信妄言而傷大倫。”但為了封住悠悠眾口明代宗只得把他發(fā)配邊疆到廣西承宣布政使司,而王瑤、阮浪兩人則被誅殺。ii
京軍共有三大營既『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自太上皇北還之后,明兵部尚書認為和議終不可恃,必求自強之法才行,但考慮到京營軍政久馳,三大營雖各有總兵可不相統一,一有戰(zhàn)事臨期調拔,恐兵將平日互相不熟習,若初遇敵軍將士之間彼此不知誰人指揮?甚至姓名都不知!
于是明兵部尚書就選拔三大營軍隊十萬人,分為;五營團操,名為〈團營法〉以五十人為隊、隊有長、百人為兩隊,有領隊官,千人設有「把總」、五千人設有「都指揮使」體統相維兵將相識,可以量敵多寡而隨機調整。
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4月15日瓦剌太師淮王派人追殺韃靼岱總汗孛兒只斤·脫脫不花,自稱為〈大元天圣可汗〉建年號「天元」設立;左右丞相,以及行省官員打算改革成為第二個大元蒙古帝國。ii
然而韃靼岱總汗后裔以及其余部族卻不服他的統治,由蒙古黃金翁牛特部酋長孛兒只斤·毛里孩,擁立韃靼岱總汗幼子孛兒只斤·馬可古兒吉思,為韃靼〈烏珂克圖汗〉而同為蒙古黃金本部治下的韃靼哈喇慎部酋長孛來,也支持韃靼烏珂克圖汗孛兒只斤·馬可古兒吉思,故此兩人同被封為「太師」承襲左右丞相官職,使得北方陷入混戰(zhàn)當中。
9月18日明陜西左布政使許資,奏報道“左右侍郎官員鎮(zhèn)守邊疆,與巡按御史不相統屬,行事矛盾人難遵守,況且公文移駐往來,亦多窒礙,請將陜西巡撫耿大人改授憲職,以便于行事。”
到了9月30日明代宗親自選拔大臣鎮(zhèn)守巡撫京師九邊重鎮(zhèn),皆授封都御史銜既;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還把明陜西巡撫耿九疇,升為右都御史。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