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在中央位置負責抗線,再從兩翼進行標準的騎兵迂回戰法,最終目的是把一場艱苦的陣地戰變成簡單輕松的擊潰戰。ii
但此時議會軍的兵力略多于王軍,擁有2萬1千名步兵和2850名騎兵組成,由于麾下主力指揮官都源自多鐸王朝女王伊麗莎白,時代的民團或雇傭軍,有過在尼德蘭戰場服役的經歷,所以就順理成章的布置出了尼德蘭戰術。
作為議會軍統帥的伯爵羅伯特·埃塞克斯,同樣把大部分步兵部署在中央戰線內,兩側則是負責掩護的騎兵,這樣議會的步兵橫隊就有8排縱深的長槍兵,兩側是約和長槍兵同等數量的火繩槍手,由于具有數量上的優勢,也使得他們可以保持縱深厚度。
此外議會軍不僅長槍兵披甲率高,火繩槍手們也都人人配備有劍,他們還專門留出了2個騎兵團,在最后方作為總預備隊使用。
議會軍的左翼部署在一塊高地上,左邊有大片的樹籬,兵力有24支騎兵中隊和6百名火繩槍手以及3門紅夷大炮,指揮官是侯爵詹姆斯·拉姆齊,如果正對面的王軍騎兵司令想要發動進攻,那么他將不得不翻越過5至6道溝壑和水渠,還要面對議會軍的右翼3個軍騎兵團,議會軍他們則可以依仗著一處安防和16門加農炮的炮兵陣地反擊。ii
由于王軍占據有利地形,因此議會軍伯爵也不準備發起主動進攻,他會耐心得等待對手出擊,然后進行防御反擊,在距離戰場不遠的地方,還有3個步兵團和11支騎兵中隊加7門紅夷大炮的援軍,正在朝埃奇山的路上趕來。
首先王軍和議會軍發生了激烈的炮戰,經過數小時的相互炮擊后,不耐煩的王軍開始從坡上沖了下來,根據主帥軍政官阿斯特利,的命令王軍將戰線推進了半英里,但讓議會軍統帥伯爵很疑惑的是,對手就這樣停滯不前?
為了成功引誘王軍進攻自己的防御陣地,他派出了龍騎兵去騷擾王軍的右翼,面對這樣一小撮龍騎兵的挑釁,王軍騎兵司令沒有任何猶豫,立即命令他麾下的騎兵小跑前進,而議會軍的龍騎兵則迅速逃跑,還把王軍騎兵司令給引向了議會軍的左翼。ii
在這里議會軍的下馬騎兵和火繩槍手們都躲在樹籬后面,隨時準備用暴風驟雨般的鉛彈召開歡迎會。
另一頭的王軍男爵也不甘示弱,他親自率領騎兵直撲議會軍右翼,由于受到蘇亦齊騎兵戰術的影響,王軍騎兵不采用流行的半回旋射擊法,而是依靠沖鋒和白刃戰解決對手。
然而他們的議會軍對手則紛紛選擇在馬上射擊,但因為當時的火繩槍技術和個人技藝過于糟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敵人小跑著翻越了56道障礙,并且還能毫發無損地殺到自己的眼前。
在距離議會軍左翼陣地的30步內,王軍騎兵們拔出短的「輪式火槍」進行了一輪齊射,在雙腿夾緊馬腹收起輪式火槍,開始手握閃亮的寶劍和騎兵矛朝議會軍飛馳而去,嚴格遵循尼德蘭訓練的議會軍騎兵,勉強地又進行了一輪無意義的齊射,隨后便毫無懸念的被王軍騎兵給沖垮了。ii
這時在議會軍的右翼也發生了崩潰,王軍男爵率領的騎兵用同樣的蘇亦齊戰術,輕松地奪取了議會軍的右翼火炮營陣地,在短暫的交手之后,議會軍就已經損失了兩翼的騎兵和絕大部分火炮,勝利的天平秤似乎正完全倒向斯圖亞特王朝國王查理一世,也致使了興高采烈的查理一世馬上就出動了全部步兵,朝對面的議會軍步兵碾壓過去。
如果此刻王軍騎兵司令和王軍男爵兩人能夠適當收攏自己的騎兵,配合王軍步兵們作戰,那么他們將從三個方向發起夾擊,收獲一場完美的勝利。
然而事與愿違王軍的騎兵缺乏蘇亦齊同行們的嚴格紀律,在擊潰敵人后就完全失控,騎士出生的老爺們對戰役全局不管不顧,一味對著潰散的議會軍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