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
乾元殿偏殿里,十多名大臣位于商、柏二人身后。
今日都是來商議廢除‘功德碑’的,窮人哪有富人更重要?
現在全國商戶們都開始起哄抵制朝廷,此風不可長,容易打擊到商戶們的積極性。
賺的銀子要繳稅不說,還要捐款,對于一些小商戶而言,不如回家去種莊稼。
然而太后卻不愿那么做,她說的也有道理,多少人在功德碑上留名是為了面子?
這剛捐完銀子,石碑就撤了,的確有點過河拆橋的意思。
但這民報又是什么玩意兒?
婁千乙鄭重其事的點點頭:“對,民報,知道什么是民報嗎?
就是造福印刷業和商家的東西,這么大!”比了個報紙的大小:“第一次先發民報,
刊印多少你們自己計算,總之要將它傳遍全國,保證老百姓可以買到,價格不能太高,否則百姓買不起。”
“恕微臣直言,還是未懂!”柏司衍抽抽嘴角,又想搞什么?
“很簡單的,和告示差不多,但上面刊印的都是些百姓鐘愛的事情,
比如哪里發生了一件大事,就讓專人描寫出來,刊印到民報上,
而在整體國民生活得到改善之前,頭條必須給各大商戶們,
大梁城就登忘歸樓,因為忘歸樓捐款最多,
第一個小點的半塊刊登功德碑上第二名商號,一定要把商號名字放到最大。”
商晏煜臉色沉下:“這有何意義?”即使不這么做,人們也知道忘歸樓居于首位。
某女聳肩:“當然,知道宣傳的力量有多大嗎?這叫打廣告,
商家是靠百姓養起來的,就拿某個酒樓來說,在民報上給好好夸上一通,
老百姓看了后,能不動容嗎?一感動肯定會去光顧的。”
“哦!”柏司衍幡然醒悟,這法子她是怎么想出來的?疑惑道:“能上民報的商戶的確可以增加客量,但那些無法上報的商戶怎么辦?”
“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啊,若真是物美價廉,客人誰都搶不走,
哀家的意思是先穩住捐過銀兩的商戶們,不但要美化他們的品牌,就是招牌,
還要大肆贊揚他們的善舉,相信哀家,越有錢的人越好面子,
而印刷業也該好好資助了,它的作用絕不能小覷,
代表著一個國家信息前途,當信息發達了,國民整體素質與見識也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促進人們積極勞作,經濟靠的是人民來發展,還有咱們目前的印刷術,
哀家實在不忍直視,活板印刷都不懂,光靠刻字多麻煩啊!”
沒錯,這里有印刷術,但字體全是用刀雕刻在木板上,再進行印刷,耗費時間不說,還不能用到別的書籍上去。
白中天撇撇嘴,不恥下問:“活版印刷?”
“就是把每個字都分別雕刻出來,就拿這只筆來說。”自筆筒中抽出幾根毛筆,指著其中一支尾端:“在這里刻上一個皇字,
再在另一支筆上雕一個上字,再把兩根筆放一起印刷,出來的就是皇上,
和你們……那啥,我不太善于表達,反正就是每個字都要分開,
需要印刷什么,再挑挑揀揀進行排版,如此字體都可重復使用,很簡單的!”
“這似乎會更麻煩吧?尋找字體的功夫都夠雕刻出來了。”柏司衍冷笑。
婁千乙翻白眼:“怎么會呢?規制字體的時候,按照自己能記住的方式一一排放就好了,
找起來時也方便。”否則古代怎么會發明活版印刷?抬抬手,打斷想發問的白中天,繼續道:“一些常用的字可以雕刻不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