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部全國叫賣,2000萬元起價,心理底價約在1300萬元左右。以此類推,中甲的“殼”就是這個價值。與一年的投入相比,沖甲成功的“凈利潤”在300500萬元之間。正是為了這個“差價”,中乙就年年上演著“換瓶不換酒”的故事――有錢就組隊,人還是那些人,只是代表不同的球隊比賽而已。所以,像深圳風(fēng)鵬、鄂省華凱爾這種成立一年就要“沖甲”的球隊比比皆是。
比如歷史上的鄂省名教頭李軍2009年帶領(lǐng)鄂省綠茵隊沖甲成功,2011年下課,2012年1月組建鄂省華凱爾,又帶隊沖甲成功。除了本身的帶隊水平和鄂省足球底蘊(yùn)外,他挑選的隊員大多具備豐富的沖甲經(jīng)驗,10號侯哲過去3年代表3支球隊沖甲成功;打進(jìn)最后關(guān)鍵球的16號董志遠(yuǎn)2010年就在大連阿爾濱隊。深圳風(fēng)鵬隊的邸佑、楊昌鵬也都具備豐富的沖甲經(jīng)驗,只是因為風(fēng)鵬的綜合實力和替補(bǔ)力量與華凱爾隊有差距,風(fēng)鵬隊的主教練張軍終于在最后一刻輸給了李軍。
中乙不能上外援,25歲以上球員只能上5個,所以在中甲與中乙之間,存在很多“升降機(jī)”教練和隊員,進(jìn)隊――沖甲――離隊――再沖甲,如果每次都能沖甲成功,拿到的工資獎金絕對比在一支中甲球隊更高。
在中乙的歷史上沒有幾個“隊名”能堅持3年的。
每一行有每一行的生存法則,中乙也不例外。因為幾乎沒有準(zhǔn)入制度,也幾乎沒人關(guān)注,本來應(yīng)該是“投資”的行為,難免會被一些人變成“投機(jī)”的工具。中乙很多俱樂部與球員簽的都是短期合同,8個月、9個月,反正沖甲了工資獎金肯定要翻番,沒沖上去好聚好散,俱樂部也別影響球員去找更好的下家。
既然大家都是“短期行為”,也就沒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了。很多俱樂部采取的是“低薪高獎金”辦法,一切與沖甲掛鉤。沖上去了到手的錢有可能是沒沖上的兩倍、三倍。有些球隊到了沖甲緊要關(guān)頭,甚至?xí)幸鉄o意拖欠一兩個月工資,目的只是讓球員“更加有激情”。球員對此大多沒有辦法,只能忍氣吞聲。
一旦沖甲成功,很多球隊都必須大面積換人,把“中乙升降機(jī)”又換成“中甲升降機(jī)”,進(jìn)入下一個層次的循環(huán)。
一旦沖甲失敗,很多球隊會立即消失。2011年,北區(qū)冠軍撫順罕王因喊出“沖甲后投入7000萬元”的口號而引人注目,在淘汰賽第一輪被東莞南城擊敗后選擇了退出;2012年,東莞南城也在沖擊淘汰賽失利后正式告別足壇。一位常年踢中乙的隊員說,中乙每年的球隊隊名都五花八門,幾乎沒有多少個隊名能堅持3年以上的。
所以張志軍對乙級聯(lián)賽了解的越多,越擔(dān)心張升的沖甲的艱難。張升現(xiàn)在的做法,完全是把球隊當(dāng)做一種投資的行為在處理,和那些拼了命想沖甲賺差價的球隊在求勝的欲望和求勝的手段上略有不如。
畢竟第一個是張升的球隊少沖甲的老將。老將們對乙級隊伍的熟悉度,不是張升可以比擬的,長期的乙級聯(lián)賽,讓他們對志在沖甲的對手都非常的了解,因為有沖甲能力的就那么些人,志在沖甲的球隊的核心隊員也就是那些人。
第二就是張升球員的招募渠道也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其他的那些沖甲的乙級隊。別的沖甲的乙級隊基本上都是整體收購一些甲級隊甚至是中超球隊的梯隊,這些梯隊的長期配合不是一個一個找球員的張升可以媲美的。
第三個就是考慮到張升帶隊的經(jīng)驗問題,乙級聯(lián)賽里除了全運(yùn)隊和省市隊,絕大部分的沖甲的乙級隊的主教練都是在整個乙級聯(lián)賽圈子里混過很長時間的。
所以張志軍一直都在盤算,是否直接收購一直甲級隊才是比較合理的選擇。龍騰集團(tuán)有著自己的考慮,江城的城市發(fā)展這幾年處于井噴期,對于拿地的渴望是張志軍不可避免的一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