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洋,對于中國足球來說,一直都是一個繞不開的熱門話題。
中國足球最早的留洋歷史還要追溯到50年代的國家隊,那時全隊留學當時的足球強國匈牙利,在該國接受先進理論和訓練,甚至在熱身賽和其國家隊打平過,結果據說現在國內很多地方梯隊訓練還是延續50年代匈牙利那套早就過時的理論。
之后因為眾所周知的特殊的歷史原因,1958年中國足協曾宣布退出國際足聯,中國足球和外界基本失去了交流,中國足球的留洋歷史出現了長時間的中斷。直到那段歷史過去之后,中國足球才慢慢的恢復了國際足球的交流。
在當時的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的支持下,中國于1979提出重回國際足聯的愿望,于1980年正式的批準了這一請求(此君對中國足球的幫助還是非常賣力的,也是在他的支持下,中國于1991年主辦了第一屆的女足世界杯,對于這個剛剛于前兩個月去世的中國足球的老朋友,謹以此懷念。)。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后期,一大批的中國球員開始出國踢球,那批球員基本上都獲得了試訓俱樂部的認可,包括最早出去的謝育新,當時只有19歲的他應邀到荷蘭的茲瓦魯俱樂部試訓,經過半年的試訓,本來就要簽訂合同時,因為全運會謝育新選擇回國,沒能正式登上歐洲賽場。
但是接下來古廣明,賈秀全和柳海光等球員開始紛紛奔赴德國和南斯拉夫等國參加歐洲的聯賽,中國球員算是有了正式的歐洲比賽記錄。
當然也有另辟蹊徑的球員,1990年宮磊到南太平洋的法國屬地塔希提效力,效力7年中,幫助球隊獲得8個聯賽、杯賽冠軍,他本人也6次獲得最佳球員和最佳射手的稱號。1993年,宮磊獲得塔希提代表隊教練提名為世界足球先生候選人。同時他后來也被球迷們戲稱為“塔希提球王”,當時與他同去的還有后來因故猝死英年早逝的陶偉。
但是真正開始正式的留洋的還要算到中國足球的正式職業化之后。以楊晨加盟德甲法蘭克福隊開始,在1998年到2001年這短暫幾年間,李金羽、范志毅、孫繼海等球員紛紛加入留洋的大潮中,掀起了第一波留洋熱潮。
中國球員第二波留洋熱潮發生在2002年世界杯前后。2002年,孫繼海以200萬英鎊轉會英甲曼城俱樂部,創造了當時中國球員國際轉會的最高身價,一年之后隨隊升入英超,成為第一個能夠在英超進球的中國球員。
除了孫繼海,那幾年還有不少中國球員在國外頂級聯賽效力,特別是20062007賽季,共有13名中國球員留洋,在五大聯賽踢球的就有6人,其中英超有4人,董方卓和孫繼海分別代表曼聯和曼城,鄭智和李鐵則分別在查爾頓和謝菲爾德聯隊效力。
這個時期,董方卓隨曼聯隊捧起過英超和歐冠的冠軍獎杯,孫祥拿過荷甲冠軍并且在歐冠賽場上有過出場紀錄,孫繼海在歐洲聯盟杯上進球……中國留洋球員的名詞頻頻出現在歐陸媒體,代表著中國足球曾經難得的輝煌瞬間,但可惜,曇花一現過后便是漸漸凋零。
最后一名在歐洲效力的中國球員則是2011從德甲沙爾克04返回山東魯能的蒿俊閔,至此之后中國球員在歐洲五大聯賽進入了空白期。
而被一直拿來和中國比較的則是同處東亞的日韓兩國。在中國球員留洋之路跌跌撞撞時,日韓球員留洋之路卻越走越平坦。中田英壽、香川真司、本田圭佑、中村俊輔等大批日本球員成為各大賽場中的風云人物。孫興民、寄誠庸、金珍洙、池東沅等韓國球員也都書寫了自己的輝煌歷史。
本賽季,五大聯賽共有17名日本球員、8名韓國球員,如果算上歐洲二流聯賽和五大聯賽的次級聯賽,日本球員總數達到31人,韓國球員人數也達20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