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了。
對洛陽的百姓來說,這是一個好結果。
但,新的戰爭又開始了。
這是對整個天下來說。
洛陽一戰的結果所產生的影響超乎無數人的想象,而首當其中受到重創的便是李閥與佛門,至于魔門,同樣損失不小,反倒是道門的損失最小。
‘李世民’與燕王的一戰,可謂是超乎了無數武者的想象。
這讓他們第一次發現武力可以真正做到天翻地覆的地步,每一招每一式都是翻山倒海。
這一戰,李閥失去了所謂的真命天子,最為出色的李秀寧也在洛陽被俘。
一戰之后,李閥所籠絡的江湖人士基本上已經損失殆盡,而且‘李世民’的死去,李秀寧深陷洛陽,不見蹤跡,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已然有了結果。李淵于太原和長安,正式起兵反隋,以做最后的掙扎。
極端的恐懼會造就極端的暴動。
當理智被恐懼壓倒后,人所作出的選擇便無法用常識來判斷。
李閥,正是被燕王所帶來的恐懼壓倒,選擇了絕命一搏。
確切的說最害怕的那個人是李淵。
對楊氏一族的害怕,對燕王的害怕。
而在從眾和羊群效應下,其他的人也連帶著被攜裹著走上了反叛的道路上。
在李閥起兵的時候,寇仲和徐子陵兩人已經率軍北上,同行的還有房謀杜斷以及羅成等人。對上李閥,白少棠從不會放松,指不定李淵在壓力下會與北方的突厥合作,引突厥南下。
至于寇仲和徐子陵的揚州雙煞組合,在得到了邪帝舍利后,兩人的功力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而境界,則需要機遇頓悟了。
恰恰兩人在悟性上有著足夠的天賦。
這一戰,便是兩人的機會。
突厥的武尊畢玄,便是兩人最佳的磨刀石。
若說魯妙子在一路上仍然有著小心思,整個人活在一種矛盾中的話,那么在回到洛陽,見識了戰后慘景,知道了這只不過是兩人交手后的場景之后,魯妙子立時變成了俊杰。
一些不必要的小心思消失不見。
為了女兒的安危,魯妙子知道了這天下間將沒有人能夠抵抗燕王的意志。
尤其是見到了慈航靜齋齋主梵清惠,身為一個正道魁首帶頭叛變之后,魯妙子的三觀可謂是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那種感覺就好像是一國皇帝先叛變了,其對于許多以慈航靜齋為魁首的正道人士來說,心智上的打擊遠比想象中要嚴重的多。
不少的江湖人士只覺得人生黑暗,三觀破碎,整個人都處在了懵逼狀態中。
有發瘋的。
有迷茫的。
有不信的。
也有順著投誠的。
總之,洛陽一戰哪怕是佛門四大圣僧的死亡也沒有慈航靜齋齋主梵清惠轉變立場所帶來的影響來得大。
因為慈航靜齋對某些人來說不僅是正道魁首,更是一種信仰,是男人對完美女神的一種幻想追求,然而……出現這樣的狀況,身為粉絲的一眾江湖人士這誰頂得???
對慈航靜齋脫粉那是必然的。
更不用說還有老對手魔門在其中渾水摸魚。
而真正讓魯妙子臣服的則是他看到了燕王殿下的表態和做法。
說實話,哪怕是聰明如魯妙子,他也有點看不懂燕王的操作,更看不懂梵清惠的做法。
燕王交給了梵清惠很大的行政權力,其權力之大,堪比丞相。
同時進行了軍權分離。
軍隊由燕王掌控。
重組政府,這便是白少棠的第一個要求。
至于慈航靜齋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