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附議!”高玉琪同樣應得爽快。
三千精銳入質,且李泰點名要一千“王幢兵”和兩千鐵甲精騎,這是高句麗的兩支王牌勁旅。
可惜“王幢兵”已經被泉氏滲透成篩子,鐵甲精騎更是被泉氏牢牢掌控。
因此這三千大軍,王室只需要付出頂多五百人,剩下的兩千五百人就留給泉氏頭痛去吧。
高玉琪松了口,泉文生就坐了蠟。
雖然王室衰弱,可畢竟占據大義名份。
先前激烈的博弈歷歷在目,一場大唐討伐高句麗、靺鞨的征服之戰,眨眼之間形勢急轉直下,眼看就要變成天朝幫助藩屬戡亂定國之戰。
如今王室方面已經同意大唐要求,若泉文生依舊死硬,必定坐實亂臣賊子的名份,下場必定是王室求助大唐討滅亂賊,泉氏將死無葬身之地!
痛苦權衡之后,泉文生黯然道“外臣……附議!”
這……如此喪權辱國有辱列祖列宗的條件,對方當真全都同意了?
滿殿君臣呆若木雞大眼瞪小眼,木然看著眼前一幕百思不得其解。
大唐曾經帶給異族比這更大的屈辱,但那卻是一刀一槍憑真本事打下。
今日大唐未損一兵一卒,未曾消耗一石糧草一支箭矢,全憑威脅、利誘、訛詐、欺騙,一整套坑蒙拐騙的連環拳使出,這就逼得一個與大唐名為藩屬而與中土實為世仇的國度,甘愿遣出三千精銳入質大唐!
邦交工作竟然還能這般操作,這與暴秦合縱之術異曲同工,卻又落得大唐仁義、公信之名,所謂奇跡,大抵不過如此了。
李泰的外交部還未亮明車馬昭告天下,但這場事實之上的第一戰一鳴驚人,震得朝堂大佬們頭暈目眩的同時,各自再度重新思考不能繼承爵祿的幼子出路問題。
按照今日勢頭,外交部日后前程可以想象,必定是大唐男兒博取功名的又一重地。
小子們可不能落了先手,回頭須得好生謀劃一番。
李泰見三人齊齊應下,他面上并無喜色,似乎早已料定結果。
他淡然道“識時務者為俊杰,孤喜歡聰明人。
既然大家都是聰明人,孤就明人不說暗話,這兩個條件雖然彰顯了你們的誠意,卻并未達到讓大唐息兵止戈的地步。”
這話頓時讓三人驚魂稍定的心再度懸起老高,大唐君臣亦是大眼瞪小眼,人家同意遣出大軍為質你還不滿足,莫非要高句麗人放下刀槍引頸就戮不成?
見好就收啊祖宗!
今天的戰果已經足夠輝煌,莫要逼得對方狗急跳墻。
高句麗可不是軟柿子,貪婪過度當心人家翻臉死磕,最后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李世民、長孫無忌,甚至李靖等連連對李泰暗使眼色,暗示他不要節外生枝。
一群土鱉,外交工作要都如你們所想,今后大唐即使在戰場上取得天大的戰果,最后也不能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今天徹底讓你們見識一番阿妹你看的絕招,師承大陰帝國陰死你不償命之大陰坑陽騙術!
泉文生急道“殿下此言何意?
入質鐵甲三千不能讓大唐息兵止戈,莫非要高句麗君臣上下自縛手腳,入長安任由大唐宰割不成?”
“呵呵,泉副使說笑了,大唐乃是禮儀之邦向來信奉以德服人,高句麗君臣愿意任我大唐宰割,咱也不能無故加兵污了刀鋒。
孤還要提醒你一點,你不過是副使,代表不了高句麗上下君臣。
貴使,你意如何?”
李泰不以為然,笑瞇瞇地對高玉琪說道。
李靖三人和李世民捋須微笑,魏王這話不錯大家伙兒都愛聽。
大唐與別的朝代不同,別人以圣賢文章大道三千為德,唯我大唐以百萬將士的刀槍鐵蹄為德,這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