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更重。
至于唐朝之后異族虐我千百遍,我待異族如初戀的所謂外交,說句寒摻話,那已經不成其為外交!
李泰正色道“父皇此言差矣,外使邦交之事,便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全面博弈。
如果能夠不損一兵一卒獲得巨大的國家利益,兒臣哪怕是生吞活剝、敲詐搶劫,擔上千古罵名又如何?
圣賢有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若是能讓百姓少受一些刀兵之苦,將士能夠少一些埋骨他鄉的慘劇,兒臣被千夫所指亦是心甘情愿!”
這一番話讓李世民君臣陷入了沉默,每一個王朝的開國君臣,因為經歷過天下大亂,見識過民眾苦不堪言無路可走,最終揭竿而起對王朝統治帶來的傷害,或多或少會具有親民憫民的思想。
李泰自私毫無國際道義的外交觀點,在沖擊老李等人外交觀念的同時,眾人不得不承認這是與國有益的方略。
張儉是第一次私下里與李泰共商國是,對李泰的作風尚未適應,嘆道“好一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咱們這群老骨頭死人堆里滾打幾十年,卻沒有秦王殿下看得透徹,著相了。
不錯,若是我大唐將士不死人、百姓不必負擔沉重的徭役,就能讓異族臣服而獲得巨大利益,臣也愿意為了大唐做一個坑蒙拐騙的惡棍!
不過,老夫實在想不起來哪一位圣賢說過如此悲天憫人之言,還請殿下不吝賜教,否則老夫今晚怕是要睡不著覺了?!?
瘟神已經走得干干凈凈,在場之人都明白李泰再過兩日將遷封秦王,是以私下皆以秦王相稱。
“哈哈誰說的不重要,張公有這份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覺悟,便是大唐生民之福。”
李泰擦了擦汗,元朝的話你們當然沒有聽過。
李勣道“秦王,今日之事從里到外透著一股子邪勁兒,老夫咋就覺著你早就布好了口袋,就等著高句麗和靺鞨人往里鉆?
這里沒有異族,你能不能交個底,讓咱們這群老頭子吃一顆定心丸踏實一些?”
李世民笑道“楙功說得不錯,這里只有大唐君臣,如今蓋子已經掀開,你就給大家說一說你這只小狐貍的謀劃吧。”
李泰也笑道“此事父皇和程公也清楚,還是您和程公來說吧。”
“要不知節你來說?”李世民不接李泰的茬,點了程咬金的將。
程咬金今天一反常態,嘴巴牢牢縫死一言不發。
這會兒連連搖頭道“陛下說笑了,此事乃秦王殿下一力謀劃,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鬧出笑話未免不美。
秦王你就受些累給大家伙兒說道明白吧,老夫對你后頭的謀算也是心癢癢得厲害?!?
李泰笑著搖搖頭看著程咬金,老貨心里頭明鏡似的,平日里插科打諢與自己和老李打成一片,關鍵時刻不搶風頭甘做背景。
鬧呢,皇帝給兒子搭好戲臺子顯擺,自己若是不知死活搶秦王風頭,回頭皇帝的小鞋起碼一年管夠。
這貨能夠活到年近八十壽終正寢,臨死還能掛帥出征手握重兵,絕對不是偶然。
收起心思,李泰道“各位叔父,此事泰的確謀劃已久。
自昆侖居一戰之后,泰就下定決心要除掉高句麗,這固然是泉文生與泰之私仇,究其根本卻是咱們面臨一個天賜良機!”
“天賜良機?
此話怎講?
青雀你也明白大唐的主要對手是薛延陀,高句麗那邊暫時顧不過來,老夫可不認為現在是滅掉高句麗的好時機?!?
長孫無忌對李泰與程咬金謀劃一場滅國之戰,而他這個舅舅毫不知情,只參與了后半場無足輕重的角色頗有不滿。
他這話雖是實情,卻不無潑李泰和程咬金冷水之意。
李泰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