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高玉琪踏出鴻臚寺去往魏王府之時滿腹心酸無可奈何,現在塵埃落定以后想起高句麗王室能夠茍安,蓋蘇文在高氏與大唐盟約發生變故以前,對榮留王這塊氈板上的肉將會無從下口。
大唐一衛精銳開入平壤以后,大王只要得到三年緩沖,就能借助大義名份和唐軍支持,一步步收回大政直至剪除泉氏。
至于剪除泉氏以后與大唐的關系何去何從,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結果再壞也比讓權臣亂刀分尸好!
一念至此,高玉琪僅存的一絲羞愧也煙消云散,在大唐滿殿君臣見證下,當禮部尚書李道宗將蓋有大唐傳國玉璽大印的兩國盟約奉上后,他捧起盟約一字一字掃過四項條款。
前兩條與粟末靺鞨一道賠償一百頭海東青、兩千張紫貂皮,粟末部認領三成,高句麗認領七成。
第三條,高句麗于兩國邊界處開放五十里不設防地帶,在此區域無論高句麗還是大唐,雙方不得以任何名義布設任何形式的軍事力量。
第四條,大唐應高句麗之請,發一衛精兵三萬人入駐平壤。
這三萬大軍唐軍保留全部指揮權,與此相應,唐軍必須自行負責糧草軍械一應支出。
作為上國駐軍,大唐保證大軍在平壤期間軍紀嚴明不得擾民害民,非受高句麗國主所請,不得發動任何軍事行動。
不過一旦高句麗國內情勢有變,如有任何勢力或者臣子威脅到王室成員人身安全,情況緊急王室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之時,唐軍可以對該勢力發動打擊。
駐軍期限以五年為限,五年之后若是高氏重掌高句麗乾坤,則唐軍無條件退出平壤并回歸大唐。
高句麗將核支五年期間唐軍一應軍械、糧草、軍餉開銷。
……
第四條規定最是詳細又“公道”,但條款并未明文針對任何第三方,一如后世阿妹你看在西太和小弟聯合演習,并發表聲明不針對任何第三國。
高玉琪怔怔地盯著盟約雙手微微顫抖,所謂弱國無外交身不由己……不過如是!
即便已經完成心理建設,這一刻高玉琪亦是心思百轉。
千秋功過盡操我手,飲鴆止渴救得高氏一時,卻不知與高句麗而言是禍是福。
李泰見這貨事到臨頭婆婆媽媽,不滿道“高兄,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殿了。
滿世界打聽去,幫助藩屬國戡亂安邦還要自掏腰包,除了咱們大唐以德服人,可還有第二家?
你們高氏得慶幸與我大唐為鄰,若是換作突厥或者吐蕃,呵,這群蠻夷可不會講什么宗主道義,分啥高氏、泉氏,早就抽刀子將你們一鍋燴了!”
不錯,雖然唐朝這次對高氏“伸出援手”包藏禍心,本質上與吐蕃、突厥、薛延陀那群強盜沒啥區別,可至少在趁火打劫這一項全新業務面前,唐朝比起那三家還是生澀不少,至少會顧忌顏面和道義。
咱們碰上大唐這個稍微講些道理的強盜新手,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高玉琪目光稍微黯然后苦澀一笑,而后長出一氣目光重新變得堅定,毫不猶豫地提筆飽蘸濃墨簽下了大名。
而后取過隨從呈上的使節金印,重重蓋上了鮮紅的高句麗國使印章!
簽名、蓋印,短短不過數息功夫,高玉琪卻似抽盡了渾身力氣,面色煞白幾乎捧不穩金印,隨從趕緊接過金印扶住主公。
在隨從之前,卻有一雙大手先他一步攙住了搖搖欲墜的高玉琪。
李泰扶穩了高玉琪后示意隨從離去,他大喝道“印落,盟成!
父皇、諸位臣工,讓我們為大唐、高句麗的友誼歡呼吧!
陛下萬歲!
大唐完勝!”
“陛下萬歲!
大唐完勝!”
“陛下萬歲!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