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地志》,能籌謀高句麗大事,將遼東諸部玩弄于股掌,如今更是謀得外交部如虎添翼!
論武,其力能扛鼎刀斷斗牛,發(fā)十石神弓之威,古往今來唯有前隋長孫公和魏王兩人而已!
時至今日,魏王已經(jīng)從根子上威脅到殿下東宮大位!”
李承乾長笑道:“哈哈哈哈……
所以了,我那個癡蠢的四弟如今英明神武,本宮束手待斃坐等被廢豈非情理之中?
你與本宮說道半天不過徒惹煩擾,又有何益?”
“殿下,老夫若如是觀想,今日又何必大費周折,與陛下苦苦求情進入太廟與你說道?
經(jīng)過這兩日太廟躬醒,想必殿下也明白了一些事情,只不過殿下性情剛烈一時不愿承受罷了。
這件陰陽鶴氅乃是漢王所贈,他要老夫轉(zhuǎn)告殿下一句話,天地之道不過陰陽和合唯平衡而已。
陰極必定陽生,殿下經(jīng)此一劫若能覺今是而昨非,做一個父慈子孝的好兒子,一個愛護骨肉胞親的好兄長,即便魏王如何精進那又如何?
君王安坐天下,臣子盡心報效朝廷,此天地之大道。
漢高祖文不及蕭何、張良,武不及韓信、英布,若高祖與蕭、韓相爭文武,豈有漢家四百年之天下?”
張玄素言盡于此,正色厲喝道:“從今而后只要殿下你能安守本分盡好東宮之職,魏王便有通天之能功蓋魏征、李靖,他也不過是一親王而已。
而殿下,依舊是東宮之主國之儲君!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轟”
李承乾聞得這一席話只覺腦子炸裂,他反復(fù)念叨著這一句振聾發(fā)聵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困擾自己幾年,如今更是將自己逼到墻角的問題,處置之道竟然如此簡單?
從今往后自己便做那江中礁石,任由李泰掀起滔天惡浪我自巋然不動,李泰能耐我何!
李承乾如同老僧入定頓悟大道,久久不發(fā)一言。
這個道理從前沒有人與他分析得如此透徹,或者說李元昌與他講述過類似的話不止一次,可他謹(jǐn)守東宮太子的驕傲從來都是嗤之以鼻。
沒有栽一個天大的跟頭,走到被廢的邊緣一步之遙,李承乾如何能夠聽得進警世之言?
今日再聽張玄素這一句“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李承乾只覺大音而希聲,大象而無形。
對啊,只要父皇沒有放棄我,我又何必與李泰爭一時之長短。
因為弒師殺弟而落得發(fā)配太廟的下場……
換個角度觀想,我犯下如此罪孽滔天的大錯,父皇也沒有將我順勢廢黜,日后如能痛改前非重修德行,父皇當(dāng)然也就更加沒有理由將我廢黜!
一念至此,李承乾如釋重負,他重正衣冠,朝張玄素長揖到底不無感激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張師,承乾昔日頑劣荒唐不堪造就,幸賴張師嘔心瀝血不離不棄,今日張師教導(dǎo)如暮鼓晨鐘讓承乾幡然悟道,此恩天高地厚如同再造。
請受弟子三拜!”
說罷他不待張玄素阻止,趨身一連三次長揖,張玄素霎時老淚橫流道:“能得殿下一朝醒悟,老夫便是死……也可瞑目了!”
李承乾扶住了張玄素,眼圈泛紅道:“張師放心,承乾從今往后會做一個好兒子好大哥……”
擦去了眼淚,張玄素欣然道:“這就好,陛下若能看到你的蛻變,一定會欣慰無比的。”
說罷他從袖口掏出《地藏經(jīng)》,牽起了李承乾的手,鄭重將冊子交給決心做個好兒子的太子殿下,溫言道:“殿下要做好兒子、好大哥這當(dāng)然是極好的,殿下的轉(zhuǎn)變陛下日后自能感受。
可文德圣皇后在世之日對殿下視若珍寶,殿下若要盡孝,怎能置天國高寒的文德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