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長孫無忌無奈道“知道棘手了吧?
不是舅舅不幫你出手,而是這個辦法根本行不通,你還是另外琢磨個法子吧。”
李泰長嘆一氣扶著水池欄桿腦子轉得飛快,河北道面對薛延陀、高句麗兩個強敵,駐軍不下十萬。
按照出動一半兵力參加實戰演習計算,那也是五萬大軍。
貞觀年正是府兵制的高峰期,這五萬府兵人均能得地八十畝,出動五萬人馬便是影響四百萬畝耕地生產!
河北道主糧以粟為主,價格不如稻谷,得益于老李勵精圖治多年,貞觀十五年的米價不過斗米兩錢,一石不過二十錢,這在華夏歷史上絕對算是糧價超低的時代,史家盛贊“貞觀之治”是有理有據的。
四百萬畝耕地春耕受損,一畝產糧一石五到兩石之間,料敵從寬計算,一畝損失兩石,這就是八百萬石的損失。
一石二十錢,總計一億六千萬錢,合一十六萬貫。
加上軍餉、撫恤、軍資損耗等亂七八糟的開銷,這部分比春耕損失大多了,沒有三十萬貫下不來。
這么一算下來,要解決幾萬大軍耽誤的糧食生產和犒賞、軍資損耗開銷,粗略估算沒有五十萬貫搞不定。
花費不多不少,按照米價換算,也就后世十來個億,這點錢要搞一場幾萬大軍的實彈演習,空包彈和飛機坦克的油費都不夠。
可大唐是正經的農業社會,朝廷財政每一文錢都是靠租庸調從土地里摳出來,這十來個億的意外開支放到大唐身上,就是了不得的一筆巨款,便是老李如何心疼他這頭肥青雀,也不會接受他的提議。
為了高句麗大計,朝廷已經同意左衛三萬大軍開入平壤,現在左衛還未開拔,又鬧出五萬大軍實戰演習的巨額開銷,合著朝廷讓你李泰當家還是咋的?
所謂的大唐盛世,以工業時代的眼光看,不過是農耕時代朝野上下勒緊褲腰帶勤儉過日子,摳出來的高級窮而已!
為今之計,若要促成幽州大軍實戰演習壓迫牽制泉蓋蘇文,這筆錢的開銷必須為朝廷找到別的出處,否則即使長孫無忌出手也難以促成此事。
打定主意以后,李泰斬釘截鐵道“這事必須辦,以蓋蘇文的精明,除了大軍壓境再沒有旁的法子約束于他。
大軍實戰演習的開銷我來想辦法,舅舅三天后你盡管全力以赴促成此事便好!”
長孫無忌驚道“軍國大事不是兒戲,那可是幾十萬貫錢吶!
旬月之間,你如何點石成金為朝廷變出這幾十萬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