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不同之處就在于,他們多為一根筋,性格亦豁達(dá)不羈。
這個所謂的一根筋倒不是所謂的“死板、固執(zhí)”,而是他們不喜彎彎繞繞、不喜機(jī)關(guān)算計(jì)。
信奉,“沒有什么事,是一劍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劍,三劍!”
青蓮劍君常年閉關(guān),性格上或有些許偏差,卻大離不開這種范疇。
無心最后仰頭與儒雅劍修對視一眼后,便低頭沉思。
她在與這位青蓮劍君身上,沒有見過,感受到哪怕一絲的,受過挫折的影子。
而從,玄黃閣信息中得悉——“此代青蓮劍君,與人對戰(zhàn),未嘗一敗!”
儒雅劍修一手持劍,一手拎著斗笠少女,以類似縮地成寸的步法,快速離開腳下這一座,鮮少會有道宗弟子出沒,借此前往道宗外門的傳送之地。
前行一路,四方道道神虹往來“天門”,約有數(shù)千,無心并不為此驚異。
由玄黃閣得悉,天門千里范圍內(nèi),存在至少百道通向各方的傳送水鏡。
這些傳送陣通向天玄各域,卻又非坐落各域仙城,而是隱藏在古老險地——沒有金丹后期境界,很難從中離開。
而“險”,便意味著亦充滿機(jī)遇!
由此可見。
這些圣地對于弟子的歷練,遠(yuǎn)不是那些二三流,乃至是一流宗門可比擬。
也正是前世無心之所以,極少見到五大圣地金丹后期境界一下弟子原因。
繼續(xù)閱讀
道宗外門之路,另有限制,內(nèi)門弟子可借此返回道宗,卻無法由此離去,核心、真?zhèn)饕陨蟿t不在此范圍內(nèi)。
玉京天門百萬里方圓,存在道宗布下之古老大陣——“隔絕大荒兇險。”
看似恐怖,然比之百萬里之外的“古大荒”,便是云泥之別!
此乃道宗專門為內(nèi)門前四境弟子打造的一座試煉場——其中妖獸修為至高妖丹一轉(zhuǎn),且都在深處、邊緣。
此前所見二轉(zhuǎn)古妖獸,卻非是此列,而是道宗所培養(yǎng)的護(hù)宗妖獸,乃是一種“古天鴉遺種”。
道院性質(zhì)與之相似,卻比之恐怖太多太多——真正直面生死!
而方圓百萬里是什么概念?
與之大離仙朝相近,比之南煙孤島稍大一些。
半個時辰后,兩人落地天門近前。
無心自認(rèn)眼界不凡,卻還是無法洞悉天門材質(zhì),甚至比小鎮(zhèn)那兩座牌坊的材質(zhì)都不遑多讓,都是看似平凡,卻承載著近乎不朽之道痕。
在道宗外門近乎無人注意的“青蓮劍君”,回歸圣境,可謂備受矚目。
誠然——這種備受矚目令人不那么舒服!
四方修士先是詫異。
“這位兩百年間離開青蓮劍峰不過一掌之?dāng)?shù)的‘青蓮劍君’,此番為何出現(xiàn)在此地?”
“看這模樣,所行路線,似是從外門而歸?”
眾人縱不曾開口嘲諷,可看向儒雅劍修的目光之中,多半都充斥著意味深長的惋惜。
當(dāng)然了,這多半都是近百年來才入道宗門墻的煉氣筑基修士。
金丹,尤其是其中少數(shù)的元嬰、化神境修士,惋惜之中,摻雜著濃濃而不可忽視的幸災(zāi)樂禍。
唯獨(dú)沒有的,是對其踏入青蓮劍峰,追尋劍峰斷絕之道宗至強(qiáng)傳承的贊賞、欽佩。
這其中,便還有一段道宗內(nèi)門,幾乎人盡皆知卻又皆避而不談的往事了。
道宗雖為天玄五大圣地之一,就算心性較之余下諸宗稍勝一籌,卻也只是稍勝一籌。
除了那些真正資質(zhì)心性遠(yuǎn)超同輩,堪稱妖孽如傅梨般的存在外,能夠完全靜下心修行的,太少了。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便有爭斗,爭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