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歷史偏偏就這么古怪,壽陽那邊偏偏就只有八萬北府兵,荊州這邊卻偏偏布置了十萬大軍。后世的史學家推測,這應該是出自東晉內部的派系爭斗,十萬荊州兵歸屬桓氏,桓氏根基在荊州,更在意保存家族力量,不愿抽調兵馬去壽陽支援。
然而這些事實以及后世的推測卻難以對父親說明,就算說出來想必也沒人會信。東晉皇帝對國內世家的控制力到底差到了什么地步,永遠只有東晉高層幾個人自己心里清楚,前秦這邊是不可能猜得到的。益州水師諸將打破腦袋也不可能猜到荊州有十萬大軍正等著他們。
此時父親又過來把住裴盛秦的肩“盛秦來得正好,為父為你引見你諸位叔伯。”
父親指向大胡子將領“這位是李松林李將軍,出身隴西李氏,最善掠陣殺人。”
又指著紫衫儒將“這是石越石將軍,當年大皇子攻取襄陽,石將軍可是首功呢。”
再指向胖子將軍“這是雍建嵐雍將軍,二十年前受命在河南剿匪,也是屢立戰(zhàn)功。”
父親挨個介紹在場諸將,裴盛秦也一一行禮,皆稱叔伯。從父親語氣中的親疏可以判定,李、石、雍三人應算父親親信,其余諸將則稍微疏遠一些。
當輪到一身紫衫的石越時,裴盛秦眼中稍微有些異彩,這石越可不是一般的將領。后世有好事者曾評過前秦十大名將,其中就有石越。石越在朝廷兵敗淝水之后,仍忠貞不渝,盡心輔佐著大皇子,也就是后來的秦哀平帝苻丕。在石越的輔佐下,哀平帝勵精圖治,曾一度扭轉局面,最后意圖謀反的慕容氏忌憚石越,將其謀殺。
石越真正成名于淝水戰(zhàn)后,此時雖也薄有名氣,卻還遠談不上名將,正在父親賬下為將。
“有石叔相助父親,小侄心安。”裴盛秦這是真心話,一想到軍中有石越這樣的猛人,他自然安心不少,這可是大大增加生存率呀。就算再不濟,計劃不成,有石越護著,殺回益州也要容易些。
石越只當裴盛秦是尋常客套,微微頷首“公子過譽了,越自當盡心協(xié)助將主。”
引見了眾人,裴盛秦終于圖窮匕見,道“父親,諸位叔伯,小侄此來,也有一策要獻。”
石越略感興趣地說道“公子有何良策,不妨一說。”
見父親也點頭,裴盛秦便朗聲說道“父親,孩兒以為,此進荊州,最好的策略還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兒臣愿出使桓氏,勸那桓氏家主桓玄棄暗投明,歸順王師。”
這正是裴盛秦的最終目的,亦是裴盛秦苦思許久,才想到的破局之法!
桓玄此人野心勃勃,不肯久居人臣,在數(shù)十年后甚至一度廢黜晉帝,自立為楚皇。也是這次廢立引起了無數(shù)晉朝遺老反彈,宋王劉裕借機打起了反楚復晉的旗號起兵,為桓氏帶來了滅頂之災。
也就是說,桓玄對晉朝并無幾分忠誠,他想要做的僅僅只是保存桓氏實力罷了。而裴盛秦需要做的,則是設法突破十萬荊州兵的長江封鎖線,讓益州水師能夠以最快速度抵達淝水前線,逆天改命!
大軍入了荊州后,完全可以用些空頭承諾穩(wěn)住桓玄,譬如裂土封王,甚至稱藩建國,都可以先應下再說。忽悠他撤去長江封鎖,縱容益州水師下?lián)P州。若是既不用與秦軍交戰(zhàn),能夠保全實力。又能得到“大秦朝”的承諾,想來桓玄并不會在意頭上的主子是秦皇還是晉帝。
只要讓裴盛秦去出使桓氏,憑他對桓玄此人的了解,此計成功的幾率不低!
父親卻搖頭笑道“為父先前已說過,荊州無兵防守,那桓玄降與不降又有何區(qū)別,不必多此一舉了。”
其余諸將也紛紛附和,人人都知道,朝廷平定南蠻后,自然得論功行賞。這桓玄若是主動歸降,將來論功行賞時,少不得要以獻荊州之功分潤大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