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前秦大皇子苻丕。而苻丕身后兩個扈從則是已故丞相王猛的兩個孫兒,現任宣威校尉王國安,以及折沖將軍王鎮惡。因大皇子當年曾拜在王猛門下學習治國之術,與王氏兄弟關系良好,是故王氏兄弟早早就站隊了大皇子。
百官對大皇子的印象不錯,陛下長子,通曉文武韜略,待人處事又隨和圓潤,實在是儲君的不二人選。唯一的遺憾便是大皇子為庶出,而不是嫡子,若非如此,估計也沒有當今太子什么事了。當然,也不是說太子殿下不好,太子殿下同樣博學廣聞,只是與大皇子比起來,書卷氣過于重了一些。
這些都是后話。
苻丕情緒有些激動,他笑道“父皇,兒臣已探明,南蠻各州郡都傳出了消息,會稽的確已為我朝所占”
裴盛秦及有先見之明地命人在東晉境內城鎮傳播消息,此刻果然起到了作用。苻丕一邊簡略地說著各地反饋的情報,宣威校尉王國安則將一疊紙頁交給張公公,再由張公公轉呈秦皇,這些則是詳細的情報了。
秦皇一邊聽苻丕簡述情報,一邊快速翻閱這手中的詳細情報,兩相印證,終于落下了心中最后的一塊石頭,不禁喜道“這裴盛秦,真乃朕之麒麟兒也!”
秦皇與裴元略做了幾十年的君臣,感情深厚,在以前也是將裴盛秦當做子侄輩看待的。此時欣喜之下,呼一聲麒麟兒,雖有些不妥,卻也不算太過分。
百官此時才得知,秦皇并沒有傻傻的等著聽他們分析,在得到捷報的第一時間,秦皇便已下令大皇子外出驗證真偽。聽大皇子說起沿途消息,便知攻下會稽之事大概不會有假了。如今秦皇這一句麒麟兒的贊嘆,更是給這件事情板上釘釘。
裴元略父子奪下會稽,是真的!
拿下會稽,真要說有什么大的實際作用,那是沒有的。會稽的真正意義并不在于這座孤城的實際用處,而在于他的政治意義。這次前秦伐東晉,秦皇打起的旗號便是“登會稽而朝諸侯”,換句話說,打仗只是戰術過程,拿下會稽才是戰略目標。如果沒有裴元略父子拿下會稽,那么這次南征帶給前秦的就只有淝水戰敗,王師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傳回國內,那是要引發天下動亂的。但拿下了會稽,結果則又不同,
一旦拿下了會稽,前秦雖在戰術上受到了淝水之敗,但卻實現了最初制定的戰略目標!陛下說要打下會稽,王師便拿下了會稽,大秦朝不還是那個戰無不勝的大秦朝么?雖說在淝水死了些人,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南蠻在淝水暗算了王師又如何,朝廷要拿下會稽,南蠻不照樣毫無反抗之力么?
哪怕會稽不能長久的守下去,哪怕裴盛秦在捷報末尾已經寫明了守不住會棄城出海,繞道徐州登陸歸國。但占領了就是占領了,哪怕是占領了幾天那也是占領。這樣一來,前秦這次南征便從“損兵折將,無功而返”的慘敗變成了“損兵折將,大功告成”的慘勝。一字之差,對局勢的實際影響并不大,但傳回國內帶來的反應卻是天差地別的。慘勝,不也是勝么。大秦朝勝了,真真正正的勝了!王師順利攻破會稽,凱旋而歸,這消息傳回國內,誰還敢起異心,誰還敢起兵造反?
朝堂上的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一封小小捷報,挽救的是整個大秦朝的國運!
如今整個大堂里,最紅光滿面的不是秦皇,而是楊定!楊定以前一直瞧不起自己那弱不禁風的妹夫,在他看來,裴盛秦就是個家世好些的小白臉。只因楊詩意喜歡,楊定這才咬咬牙認了下來。但這次的捷報,徹底改變了楊定的看法。
自古以來,沖鋒陷陣的猛將常有,運籌帷幄的良帥難求。自己這沒過門的妹夫,分明是個帥才啊!
群臣之中,楊定率先開口道“陛下圣德廣布,天下歸心。大秦江山,斯萬萬年!”
這時候自然不能吹捧裴盛秦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