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偽君子在陰間的果報就比陽間罪惡還要大好幾倍,算是個令人欣慰的事。
雖然是胡宗憲與內閣首輔嚴嵩也是師生關系,但深明大義,一切以大局為重的他,還是要考慮如何和趙文華這種人搞好關系而不致于誤了正事。
因此,在與趙文華共事的過程中,胡宗憲顯得異常謹慎小心,有時甚至行事圓滑,不惜委曲求全,也助紂為虐干了一些違心事。于是,趙文華滿意了,在一些大事的決斷上也逐漸撤去了掣肘,還對胡宗憲的能力素質大大贊賞。在巡撫李天寵被害后,趙文華便大力推薦胡宗憲,因此,胡宗憲很快被擢升為浙江巡撫。
當然,這都是在刻意逢迎、委曲求全中所得的。
胡宗憲之苦,能有幾人知曉?
立有‘剿平倭寇’大志的胡宗憲,十分清楚大明朝堂黨同伐異、顛倒黑白的禍亂對抗倭大業的巨大危害。更深知剿倭之艱難,稍有差池必將限于萬劫不復當中,尤其在親眼目睹了朱紈、張經、李天寵三位忠臣的悲劇后,更是看透了‘朝中無人’的無可奈何,更為不能放開手腳干一番事業而痛苦。因此,若想徹底剿平倭寇,非需要一個清靜無掣肘的環境不可,這樣,后院清凈了,才能了無牽掛去干出一番事業。
試想,你在前線打仗,朝堂中有人正秘密要彈劾于你,以皇帝那昏庸不堪的性格,肯定會毫不猶豫下旨干掉你,你說你憋屈不憋屈?這時,若能有一個強有力的朝中大佬為你出頭,忽悠住皇帝老大,為你排除萬難,心無旁騖之下心氣順了,自然就能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事后呢,頂多找大佬嘮嘮天,行行賄,表表忠心,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穩固了,畢生想干的大事業也有了,何樂而不為?
古往今來皆是如此,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看透這一點呢?總是自以為兩袖清風,忠骨錚錚,說什么‘己在做,天在看,上不負皇恩,下不負黎民。’,僅憑一腔熱血在干工作,到頭來萬事皆空,一事無成,尤其還會因為自己的矜持蠻干而耽誤大事。
數千年的‘窩里斗’風格,早就形成了華夏古時朝堂的黨爭結果,為了政治理念,或者是為了利益,總要有人做出犧牲,而無地位無大佬罩著的人肯定是第一個出局的人。
事先聲明一下,何為‘窩里斗’?
俗話說地域決定斗爭的范圍。古代交通的不發達,決定了人的活動范圍十分有限,不可有更廣闊的活動范圍。例如,進行某項戰爭活動,當然,成吉思汗他老人家是個個例。華夏古代的統一戰爭,相較于總是在吹噓對外戰爭的歐洲,像什么某國與某國之間百年戰爭,其實相對于華夏古代來說就是十幾個省在打仗,兵力機動過了頭,就會像在歐洲一樣跑到了所謂的‘外國’。因此,說是‘窩里斗’一點都不夸張。
靈臺空明的胡宗憲可不是迂腐之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大人物,他不會像那些總是標榜清流、忠誠的書生文官那樣,不屑于結交權貴,而是深刻認識到結交權貴對自己抱負的巨大機遇。
因此,為了抗倭大業,不得不選擇委曲求全,委屈于被世人奉為宵小的趙文華。
雖然朝中有老大嚴嵩罩著,但誰又能料得到奸詐無比的趙文華背后會使什么絆子呢?
他也看不起趙文華這樣的偽君子,但他十分清楚趙文華顛倒黑白、假公濟私的威力,他需要耳根清凈的朝堂,更需要這個大佬的鼎力相助。
委曲求全算什么?刻意逢迎又算什么?
在抗倭大業面前,這些都可以忽略不計。
他需要一個平臺,一個可以完成畢生志向的大舞臺。
只要讓我完成抗倭大業,讓我失去生命都可以,更何況是稍稍喪失一些人格尊嚴。
來日完成大業后,哪怕是被人誤認為權奸,也是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