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可到了張明遠這,意思就變了。
正所謂:城外臨別憂愁盛,不及夫人更生猛。
觀海衛臨別依依,張明遠嘴賤被欺,先是被戚夫人痛斬于馬下,接著又受到了慘絕人寰的痛虐,最后在一眾吃瓜大漢或鄙夷、或憐憫、或錯愕的唏噓中,張明遠鎮定自若,抱拳相謝,若無其事跨上戰馬,然后忍住周身傳來的劇烈疼痛,甩給同行們一個傲嬌不屈的淡定身影,其決然而瀟灑的身姿,簡直秒殺一切世間宵小鼠輩,如飄飄欲仙,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絕世神人,飄然而去……
城外小橋流水,大漢呆若木雞。
瀟灑過后,環視左右,張明遠又悲劇發現,身負絕世武學的徐婉,胸有萬丈奇怨的曹邦輔,正以一種餓狼瞪小羊的猙獰面目窺測著自己。
于是……張明遠只能望南京而興嘆,不知這一路又要遭受多少磨難?唐僧西天取經,觀世音大士鑒于西天路途遙遠,在猴子不通人性、老沙木訥寡言、龍馬一聲不吭的寂寞情況下,為豐富取經路上文化娛樂氛圍,好歹允許攜帶一只憨厚可愛的豬科寵物,自己卻要帶著兩個兇蠻成性的人類動物,如此慘景,情何以堪,若上天有好生之德,盼望降下九天神雷,不劈別處……劈嘴總可以吧?
雖不能獨善其身,便以緘默不言來贏取絲絲生機吧!
可張明遠一路的沉默是金,在二位大俠眼里只是軟弱可欺的具體表現,二位大俠相視一笑,均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饑渴難耐的狡黠,于是……不再猶豫,火力全開,瘋狂如暴雨傾盆的或挑逗、或尋釁、又或戲弄脫口而出,不管不顧地傾灑在張明遠稚嫩的臉皮上……
于是,沒過幾天,張明遠發現自己……瘦了。
一路吵吵鬧鬧,一路鶯歌燕舞,從不缺少因張明遠的存在而帶來的歡聲笑語,寂寞的旅途也因張明遠的存在而不再枯燥。
馬隊一路西行,途徑紹興府、杭州府,再折向北,又經過寧國府、太平府,堪堪半個月的馬上生活,最后終于到達了南京城下。
………………
耳邊恬躁聲一滯,張明遠長出一口氣,終于可以清靜無為地打量一下這座號稱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了,靈臺空明一片,慷慨激昂之情油然而來。
這就是大明王朝鼎鼎有名的副都--南京。
大明建國前,在洪武大帝朱元璋采取軍師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下令興建皇城及擴建應天府城。劉伯溫等當世奇才堪定風水,在此地確定了宮城位置,迎合了鐘山‘龍頭’迷信之說,可由于燕雀湖湖身所在,地勢十分低洼。為此,洪武大帝特意征調數十萬民工來填平此湖,又由于填湖所需大量土石,故而,南京周圍附近三座大山全部遭了殃,南京民間也有“遷三山填燕雀”的傳說。還盛傳填湖過程中,朱元璋曾把住在湖畔的一個名叫田德滿的老漢,活生生投入湖中墊底,作為“填得滿”的“吉兆”,后來又封他為“神”。
崎嶇坎坷,歷經磨難,自前元至洪武末年,歷時三十年始修成,這里自古就有“龍蟠虎踞”的美譽,鐘山龍蟠于東,石城虎踞于西,北有玄武湖一片大水面,城墻高七十余丈,全部以巨型條石堆砌而成,城郭周長九十余公里,由外到內分別是外郭、京城、皇城、宮城。再往里面走,就是傳說中的大明第二套領導班子聚集地了,六部九卿、各類衙門各司其職,協助北方的順天京師管理著大明王朝最富庶的江南地區。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說,金陵王氣可見一斑,大凡稱帝在此的無一不是王氣聚盛,雄才偉略,洪武大帝眼光獨到,選擇在此定都,也體現了南京的重要戰略位置。
站在城門口,望著高聳入云的城墻,張明遠思緒萬千。
歷經百余年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