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的山岳之中。
有兩位背負書箱的讀書人,一老一少,身上皆有著濃郁的書卷氣。年紀較大的那位姓陶,年紀較小的那位姓李。兩個人本來是老鄉,故而半路遇見后頗為投緣,很快地就聊到了一起。
大有相見恨晚的意思在其中。
陶姓讀書人比李姓讀書人大四十三歲。當二十三歲的李姓讀書人屢試不中,決心放棄科舉專心致志當醫生的時候,六十六歲的陶姓讀書人已經被皇帝奉為上賓,恩寵無邊了。
其實陶姓讀書人是個方士,換句話來講就是“神棍”。這樣的人為什么會獨得皇上的恩寵呢?這就和他們所在國家的皇帝分不開關系了,皇帝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人,任性、倔強又敏感。經過短暫的“中興”之年,他徹底地喪失了進取心,甚至連早朝都不上了。
不上朝,干什么?那當然就是修道了。陶姓讀書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登場的。雖然皇帝沒有修行的天賦,但是一個人的心態對于他的自我認知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陶姓讀書人雖然沒有什么本事,可是他有一張能言善辯的巧嘴,皇帝就在他的支持下慢慢地不理朝政,專心修道。只為求得長生大自在。
陶姓讀書人是個聰明人,雖然獨受皇帝恩寵,但是卻沒有恃寵而驕。所以他在朝野上面又有此評價“得寵十余載,位極人臣,然小心慎密,不敢恣肆?!边@位聰明的讀書人為何會在這里呢?這就說來話長了。因為他自己深知,自己的得寵只是一時幸運,遲早會有紙包不住火的時候,所以自己還不如早早地離開朝堂,告老還鄉。這樣,還能得到一片美名,蔭蔽子孫。
李姓讀書人是一位醫生,在他看到皇帝逼著各地進獻靈草的時候,鄙夷道“腐朽余氣所生”的靈草,說它是瑞草,吃了可以成仙,這真的是無稽之談,荒謬至極。于是他不畏艱險地入深山,攀懸崖,采摘草藥,辨識藥理。去了很多的地方,并且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的書,完成了一部最健全的醫書。在市井坊間流傳,造福了不少百姓。
有的人,機緣巧合,走了捷徑,紅極一時,卻迅速被遺忘,淪為被遺落在歷史深處的一粒塵埃。有的人,信念堅定,埋頭苦干,不求顯達,卻能在大浪淘沙中彰顯價值,人格的光芒輝映歷史的甬道。
這兩位讀書人,天差地別。能夠成為朋友倒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陶姓老者撫須微笑,意態閑適。他笑望向這位有著“筆力峭拔”之稱的李姓讀書人。此番相逢,直至一路走來,兩人可謂是無話不談,在了解了對方都做過些什么事情的以后,兩人倒是沒有太多的感觸,只是自然地接受了,也沒有多余的話語。老人反而會總是拿出來自己的經歷調侃自己,而年輕人則是安靜地在一旁聽著,點頭微笑。
陶姓讀書人突然看到遠處有游鳥拂過水面,然后扭轉身子,側掠而走。然后他撫須笑道“獨鳥沖波去意閑,真是一幅好景!”老人眉開眼笑道“李老弟啊,你覺得這一路以來,我們見到過的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呢?”
李姓讀書人微笑道“我覺得這一路上遇到的事情都挺有意思的,不過要是說最有意思的事情的話呢,嗯…… 不如說是最有趣的人吧,那個姓許的年輕人倒是很有意思?!崩先藫犴毝Γc了點頭,說道“那個年輕人確實很有意思,年紀輕輕的,就已經當上了國師,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情啊?!崩先瞬蛔杂X地想到了自己當年年輕的時候的輝煌場景,有些感慨,也有些懷念。
時過境遷,許多事情、許多人,都已經變化了味道。
李姓讀書人安靜地走在老人身邊,想到了許多事情,那些年少輕狂的時候做過的傻事,都在默默地沉淀。曾經以為是深沉而悲痛的事情,現在早已經化為了平淡,就是回味起來會帶上些許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