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之地,名山勝景最多,自來便是游人往返,絡繹不絕之地。
更有神仙軼聞,數不甚數。
參上山,因有玄武之勢,又有玄岳之稱。
古來不少文人墨客,道士仙客來往于此,汲取勝山靈機。
參上山腳下,有一座縣城,是為廣華縣。
因參上之地臨近襄陽,此地昔年百戰之地,為此周遭縣城富戶蓄養家丁者不少,民風彪悍。
廣華縣正是如此。
甚至這廣華縣中,還有一賈姓人家,據聞此家祖上乃是跟隨梁太祖征戰四方的異人,其時正領族中數百鄉兵,后梁國大業未成,賈氏先祖便中道遭難。梁太祖念賈氏先祖征戰之功,厚封爵位,世襲罔替,甚至因賈氏先祖乃是參上山中修行而來的緣故,還將參上山賜到賈氏門下,不覺已有數百年。
賈氏富貴,便是襄陽之地,也算勛貴人家,家中資材、門下莊戶、門客更是不少。
按理來說,如此人家,即便如今世道將亂,也能自安一隅,可近來這賈氏家中,卻有幾分亂象。
賈氏門深戶大,共有四房,如此族庭,本是香火旺盛,可自十年前,不知何故,這賈氏門中,婦人孕子便愈發難了,以至于十年來,家中嫡親幾房竟一無所出。
十年來,賈氏尋仙訪道,為求人解決家中禍事,可總是一無所得。
如此時間過去,族中自然人心浮動,穩固的百年家族,也漸有了幾分混亂。
不過許是家中行善不少,自積功累徳,賈氏長房大夫人三年前一日外出禮佛,偶遇一名年輕道人,直言腹中已有胎兒,只是靈機太厚,不得已降。
自此之后,大夫人肚子果然一天天大了起來。
這才使得賈氏諸旁支未敢作亂,不過如今三年過去,依舊不見夫人腹中孩子落地,旁支已漸不滿,以為是宗族不愿大權旁落,故意誆人。
如今賈氏門庭,人心已漸不穩,若非這些年來老太君壓著,只怕已為外人所笑。
猶是如此,老太君老邁,精力也漸不足,賈氏亂象,眼看就在當前。
這日,賈氏旁支族老,終是耐不住怨憤,領著一干旁支子弟來到了廣華縣城賈府院中,討個說法。
……
“老太君,不是我等旁支不曉禮義,可若是以前安平時節倒也罷了,如今世道正亂,不知何時便生戰事,我賈氏香火當緊,如是諸房再無子嗣,不管是過繼還是別的法子,總好過如此耽誤下去不是?我賈氏基業俱是先祖性命換取而來,如是因我等后輩緣故,至中道家落,我等死后,如何面對先祖?”
來者是賈氏族中年紀最長的族老賈春,已是古稀之年,為了賈氏宗族傳承之事,這位親自出面,可見旁支子弟心中已是半點都不愿再等了。
雖說即便過繼,對于旁支之中有些人來說,也不一定輪得到好處,但掛不住主家底蘊太厚,惹人眼紅。對于他們而言,哪怕是乘著這時候蹭上一口湯湯水水,也是難得富貴了。
眾人心思,只看來者之中四處打量賈府布置,眸中能見精光的年輕人就能看出幾分。
老太君拄著拐杖,面無表情的坐在上首,兩旁便是賈府四房子弟,能見哀然。確實身無子嗣,也沒底氣,以至于此時也沒人出聲駁斥。
“老大,回去伺候你媳婦,這里的事情你不必管。”
賈府長房大老爺賈善,許是老太君太為強勢的緣故,早年便是唯唯諾諾,后來夫人一直不能為家中添香火,更是抬不起頭,對于老太君的話是言聽計從,雖然已是四十來歲,依舊沒什么主見。
聽得這話,小心看了自家母親一眼,又在堂中四下一掃,還是躬身點頭,朝著后院去了。
二房、三房與四房的老爺看上去想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