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神》
本是書劍伴游人,舟次靈湖會仙神。
神人皆作寂寥客,萍水相逢聚一宵。
卻憑身膽如山意,席前落子勝天人。
捧得靈寶晨曦照,只余孤舟不見神。
《姻緣》
恍兮失寶靈崖間,童子危言猶在前。
頓足怒問行舟子,但聞靈祠奉水仙。
盜寶原來屬女客,愿得金屋貯玉人。
難得有情雙飛燕,此中姻緣自始生。
《破鏡》
夫妻本自逍遙客,可憐情怨暗恨生。
何以傷心作勞燕,未聽破鏡有圓時。
《憶前塵》
即化靈神會仙友,凄零托體付舊朋。
玉鉤豈止無價寶,神祠一會悟前真。
但得此中香火力,三載蛻凡道自成。
回首故事百千載,此悔只恨未早生。
——《鉤鏡姻緣·詩四首》
……
九江,劉府。
潯陽商會雖退出了潯陽不少生意,但本身多年經營之下,已經在九江站住了跟腳,便是在九江之地,勢力也不算差,劉府門楣更是不低。
而劉氏自潯陽商會中獲取了一定地位之后,也漸鼓搗起了名望,除了后輩多成讀書人之外,往日沒少靠著自家家資結交文人墨客,各地才子,文官武勛,沒少折騰。
這不,今日劉府正有一文會。
時正春梅開放,暗香幽浮,于是劉府老爺劉章便叫自家兩個尚在書院讀書的二子、三子請來了士林好友,同來劉府賞梅。
劉府本只有一株臘梅,但劉老太爺昔年故去,劉老爺便教人在那院中種下了許多梅花,還拆了隔墻,與花園合于一處,不知何故,院中梅花頗為繁盛,尤其經人修理過后,每當梅花開放之時,實能算得上是一樁奇景。
往年劉府之人也借此開辦過幾場文會酒宴,觀者無不贊聲,說來劉府倒是因這一院梅花,得了不少佳名。
時人口中甚至流傳這么一句話
若問梅香何處尋,永寧巷里有人家。
劉府梅香之名,可見一般。
……
“唉喲!子澄兄,可算見你一次!往日文會請你,你都有事情處理,這回可是真個難得,要是叫院中諸位文友知曉鼎鼎大名的陸子澄陸大才子也來了,必然驚喜不已,快請入內!”
黃昏,文會之時,文友不少。
時得下人稟報一位來客名姓,劉府二少爺劉言匆匆來迎,頗有幾分熱切。
言辭之中,更是不難聽出他對這位客人的親近之意。
卻見此人模樣英挺,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一襲青色長袍,二十來歲年紀,身長七尺,挺拔修長,正所謂君子如玉,莫過于此。
“當不得信之兄贊言。”
君子謙然道。
二人即入院中,梅花小園已有不少士子在內,但見行來二人,俱是眼睛一亮。
眾人注意自不在劉言這主人家身上,更多只在劉言口中的陸大才子身上。
西江之地,不比江南風華,卻也自有幾分文氣,才子自是不少,只說九江,便有三位才子,凡士林中人,經此必然會聽聞名號。
其中文名最盛者,莫過于號稱‘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月明先生’的陸子澄,陸大才子了。
陸大才子,揚名數年,如今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文章流傳。
其名陸清,字子澄,潯陽人士,聽聞祖上皆是耕農之家,也算是寒門走出的難得人物,壓過一應文林士子,占據九江大半文氣,自是鶴立雞群,未免引人矚目。
在場之人,有熟悉陸清的,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