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前和中堂作為乾隆朝不可或缺的一位人臣,為官三十載,權傾朝野二十年,比之明朝名相張居正也不曾遜色,他現今拿出的絕命詩絕對會在歷史上留下一抹重重的痕跡,作為文人的他自然想要先睹為快。
劉墉將手中的紙遞給紀曉嵐,和珅的情緒已經平復了,“請曉嵐兄多指教~”
紀曉嵐沒有急著閱讀手上的詩作,而是抬頭看了看和珅,望著和珅一臉平和,對比與之前那位哭哭啼啼,向先皇發泄心頭不滿的和大人來說,簡直是判若兩人,不由得想到,“權臣不愧是權臣,這嬉笑怒罵、瞬息萬變的臉上功夫,自己就是萬萬學不來的。”
紀曉嵐深吸了一口氣,這才低頭往紙上看去,口中緩緩念道,“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睢汛合龍日,記取香煙是后身。”
紀曉嵐一邊看,一邊落淚,和中堂的這首絕命詩,寫得淺顯易懂,卻是奧妙無窮。
黃河歷來就是華夏民族的母親河,只是黃河泛濫,年年決口,兩岸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歷年來也是整治河道、清理淤沙,這是河道總督的重責。
去年上半年夏季雨多,黃河水量極大,六月間睢州就見險情。到了八月二十九日夜,睢州上游大水漫溢,黃河之水無處發泄,不斷沖刷著兩岸大堤,將睢州河堤沖開了一段長達一百五十多丈,接近一里寬的缺口。黃河之水由此缺口奔騰而下,沖擊千里平原,整個河南東部、安徽北部部受災,流民數十萬,所以朝廷把這次出現在睢州的這次河汛成為睢汛,也正是和中堂詩中所稱。
既然有了缺口就要堵上,這在工程上稱為合龍。東河總督司馬騊于臘月間上奏,稱睢口雖僅留十八丈,可是當地連日大雪嚴寒,引河頭堆積大量冰凌,難以清理,請求暫緩合龍。其時先皇因患病不再閱批奏折,嘉慶帝作出了批諭,準許等來年日暖開凍后再行合龍。
一個敞開口子恣肆流淌的黃河,總是皇帝和樞閣重臣的心腹大患。而黃河決口的每一次成功合龍,在朝廷都是重大喜訊,照例要由京師特別馳送大藏香二十支,隆重祭祀河神。
和中堂的這句詩就是說,等待睢口成功合龍的那一天,在官員百姓祭祀神靈的裊裊香煙中,你們會看到我的忠魂。想來,和大人在寫此詩的時候,已經不再期望嘉慶帝的赦免,卻是想著要他今后有朝一日因為此事而愧疚。
為什么?因為黃河年年決堤,年年合龍,每合龍一次,你們就要上香祭祀,那時你們望著空中的香煙就會想起我和大人來。為什么會想起我和大人呢?因為我叫和珅,你們祭祀的是河神,和珅、河神,讀音一致,你們忘不了我的。
紀曉嵐嘆了一口氣,和珅和中堂絕頂聰明,不是癡人,但是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不少聰明人都是由于過分自信,才出現致命誤判。而和珅雖然身陷死牢,他此刻臨死時仍能擇取最恰當的行為不去跳腳嘶喊、不去詛咒嚷罵、甚至也不絕食流淚,而是將自己的死與解決河患相連接起來,借自己的名字與河神音似,所以借詩句抒發最后的忠懷。這才是真正的和珅和中堂、和大人。
劉墉也是宦海老臣,先前看過了和珅的絕命詩,現在重新由紀曉嵐讀下來,細細評味之后,就明白了和珅的心思,不由得感嘆道,只怕今后文人墨客傳頌的詩詞中,又要新添一首和珅的《絕命詩》了。
和珅看到兩位老臣相對四望,有淚痕落下,卻無言語,笑道,“兩位大人看過我的詩作了。是啊,等到睢州黃河決口合龍的那一天,我也該轉世投胎為人了吧~”
紀曉嵐被此詩的內涵打動,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一面含淚,一面說道,“好,好啊,好啊~”
和珅知道自己已經到了最后的時刻,灑脫地端起面前的酒杯說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