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內侍頓時在現場高聲叫了幾句,沒過多久,有數十名內侍急急忙忙地跑了過來,施禮之后,這才進去拿出了自己的包袱。
半響之后,王承恩一揮手,“拆!”
和珅點點頭,雙手一合,頓時一條鎖鏈虛影從身上撲出,瞬間串竄向這上百米長的一溜矮房了。
嚴武感覺自己衣服被人拉了一下,回首一看,是個矮個子的花白胡子專家,頓時想起來大夏那邊的囑托,連忙叫到,“和大人還請細心一些,這些磚瓦,大夏那邊還要的,都是難得的好東西。”
和珅笑道,“早就記在心里了,忘不了。”
大明紫禁城里的磚瓦為什么大夏王朝會要?一個是因為貴,第二個是因為實在是難得。
紫禁城中有三大殿皇極(太和)殿、中極(中和)殿、建極(保和)殿,它們是皇帝行使權力或者舉行盛典時用的宮殿,均為漢族宮殿建筑之精華,以大殿為主體,采取左右對稱的法式排列諸殿堂、樓閣、臺榭、廊廡、亭軒、門闕等建筑。
在大夏的京師有句老話,“紫禁城三大殿里的地都是用金磚墁的。”但作為著名旅游景點的大夏紫禁城,每年接待游客一千六百萬,可以說很多人都見過紫禁城三大殿里的地磚的真實面貌,并不是金色的,而是青灰色。表面是如同水磨過似的光潔,有點像玄青色的石頭,反正肯定跟金磚沾不上邊。
但是老百姓為什么說它是金磚呢?因為這種地磚,一塊就值四十萬大夏幣!原因就在于它的工藝實在難得,一塊磚光制作時間就需要兩年多。為什么這么貴?除了制作工藝失傳之外,還因為這種磚敲之有聲,斷之無孔,冬暖夏涼,能鎮西瓜。
作磚的土必須是姑蘇地區一處特別地方的黏土,而且要把這種土晾上一年,才能失去它的“土性”。
其后制磚需要反復踩踏練泥,去掉黏土之中的氣泡成為稠密的泥團,在經過反復摔打在裝入模具以后陰干。陰干的過程也要七個月,最后才能入窯燒制。
然后是燒制,先以糠草熏一個月去除泥胚中的濕氣,再緩慢升溫,用片柴燒一個月,用棵柴燒一個月,最后用松枝柴燒40天方可出窯。最后出窯了還要用上好的桐油浸泡,最后等表面十分光澤了,才算是完成任務了。就這樣,從泥土到成磚,以上幾個工序耗費的時間加在一起,已經是兩年多!
畢竟這是要入三大殿的磚,因此不是這般精益求精怎能入大明皇帝的眼。此外,這些磚還需要經過嚴格的檢查,每座窯一次能夠生產的磚至多不超過7000塊,如果一批磚中抽查到有6塊達不到既定的要求,則這一批磚都要作廢,再次重新燒制。
所以這些金磚的背面不僅有年號,還有工匠的名字,每一塊方磚上都有自己的來歷。
大夏歷史上戰火紛飛,紫禁城首當其沖,很多地方都是年久失修,最主要就是找不到好材料和手藝、工匠都失傳了。所以當得知大明皇帝需要翻修大明紫禁城,最高興的不是大夏的各路銀行,而是大夏紫禁城博物院,終于可以找到符合修葺的材料了,所以這次專門派了專家來,準備接手替換下來的材料。
雖說內侍、宮女們住的地方所用材料沒有主殿那么講究,也是民間進貢的好料子啊,難得一見。
磚、瓦、門欄、窗框、飛檐、雕獸、跨梁這些在大明土不拉幾的東西在大夏都是屬于有錢在世界都搞不到的好寶貝。
望著一排大明內侍的居所被完整的分解,磚石木料、瓦雕門窗被分門別類的排放得整整齊齊,專家們激動得眼淚都下來了,口中喃喃念叨,“好東西啊~好東西~”
既然是好東西,那就沒有免費一說,這次大明紫禁城改建的冤大頭,除了大夏銀行之外,那就是大夏紫禁城博物院了,硬生生地又把檔次提升了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