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輕的文官神情憤慨,剛進殿內,便振臂大呼道“秦王攜大勝之師回朝,竟被奸人行刺險些傷及性命!奸人張狂,竟至于斯!我等忠節之士,今日金殿之上必要為秦王討個說法!”
不少文官紛紛點頭附和。
朝臣班里,同為仆射的裴寂和蕭瑀互視一眼,接著朝面色陰沉的李世民點點頭。
不管一會兒如何開口,可畢竟人的名、樹的影,李世民的勢力擺在那兒,該有的態度還是要有的。
李世民仍舊一言不發地站在朝班次列,目光冷如刀鋒盯著站在他身前的李建成。
金殿之內,一場聲勢浩大的聲討‘奸人’的朝會如火如荼,六部各部堂官,侍郎,員外郎,上竄下跳最積極的,當然是監察御史和各科給事中這些靠嘴吃飯的家伙們。
李淵顯然有點吃驚,他沒想到一個晚上竟發生這么多事,宮門每到晚上便落閘上鎖,任何人不準出入,若非十萬火急的軍報,否則任何消息也遞不進去。
沒想一個晚上的時間,突厥殺手行刺,秦王涇陽遇險,甚至有風聲傳出,此事乃有人暗中聯合東突厥,欲圖謀大唐江山。
最后一件事最嚴重。
只睡了兩三個時辰的李淵原本有些疲憊的神情,在滿朝文官異口同聲的參劾聲中漸漸變得凝重。
事情很簡單,并不是什么難查的事。
散朝,移駕甘露殿,秦王李世民作為當事人隨駕入殿,李淵到底英明,不會只聽一面之辭,于是命金吾衛即刻出宮嚴查此事,并傳召那個小小的涇陽縣尉……
有那么一瞬間,李淵甚至有些恍惚起來,這個叫李葉的小子到底何方神圣?為何在哪兒都能聽到他的名字?
自從活字印刷術開始,這個李葉就像只被放出籠子的猴子,這兒攪一下、哪兒插一腳,直到現在,連自己兒子遇刺,都與他有著抹不開的關系。
當然有關系!誰讓李世民是在涇陽縣遇刺的呢……
雖然有些不講理,但無論如何,這些朝臣們都不會輕易放過李葉。
s這幾天猛改大綱,原本的劇情走向都不能用了,只好推翻來重來。若是又哪兒出現錯誤的,還請大家一定要指出來,多謝了!
推薦票……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