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幾近入夏的關中地氣候逐漸升溫,而玉門關外依舊風沙漫天,好似這里只有冬夏兩個季節。長安的春風吹不到這里,它也是大唐西面最后一個相對繁華的雄關了,過了玉門關便是涼州城。
玉門關始建于漢武帝時期,漢朝玉門關的原址在敦煌西北面的小方盤城,歷經朝代更替,玉門關幾度關閉,幾度復開,直到大唐武德二年時,玉門關東遷至瓜州葫蘆河東岸。
為何要把玉門關東遷至瓜州?因為李淵有錢任性啊——其實主要是為了連通瓜州和伊州的驛程距離,從此不必繞行敦煌。
由于之前李葉變道云州,故而并未途徑玉門關,同時他也并不知道,此刻,玉門關里的兩萬守軍正在后方與他壓陣。
清晨初曉,玉門關剛剛開啟城門,新一天的生機籠罩全城。
十多騎快馬全副武裝一路奔襲而來,過關卡時都未下馬,為首之人隨手掏出一塊令牌,守城的將士趕忙恭敬放行。
只是令人疑惑的是,如此一支勁旅內竟會有女子同行。
眾人進城后直奔將軍府而去,由于這里地理位置特殊,并未設立刺史府,城內只有一處治所,再有便是統領全城的中郎將軍府了。
為首之人騎在馬上,忍不住回頭道“李二姐,這都到玉門關了,你還是回去吧。”
“說了八百遍莫要再稱我‘姐’了!明明我還小你兩歲呢!”騎隊里,一位紅紗遮面、頭戴斗笠的女子嗔斥一聲,玉手攥著馬鞭砰的甩了兩下。
領隊的漢子正是程處默,一臉尷尬的笑了笑,趕忙道歉道“是是是!嫣兒妹子,俺記著了……”
而這位跟隨在隊中的女子,便是李嫣兒無疑了……都是從小玩到大的玩伴,李嫣兒的‘惡名’更是響徹長安,程處默除了認慫也只能認慫了。
也不知她從何處聽說了朝廷準備派兵馳援涼州,而恰好領隊之人乃是程咬金的大兒子程處默,軟磨硬泡未果之后,李嫣兒索性一個人偷偷溜了出來,行至半路才被程處默的騎隊發現,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勸又勸不住,無奈,程處默只好將一起她帶來了玉門關。
看李嫣兒毫無返程的意思,程處默不禁犯了難,苦著臉道“嫣兒妹子,再往外便是涼州城了,你送也送夠了,差不多該回去了吧?”
李嫣兒俏臉微沉,小聲堅定道“回哪兒去?李葉還在涼州城拼命呢,我要去找他!”
程處默無奈勸道“可就算你找到他有什么用呢?涼州城何其艱險,莫要再讓他為你分心了……”
“我知道,可是……”李嫣兒話音停滯了少許,紅紗后的俏臉上滿是憂郁“我好想見到他!我怕萬一……”
“哎……”
程處默還想再勸卻不知說什么才好,涼州城的局面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恐怕九死一生亦不為過,或許此去便真的是最后一面了。
望著遠處大漠上的天空,李嫣兒攥緊了小拳頭。
一定要去涼州城見李葉!哪怕陪他一起死在涼州,也好過獨留自己難過一生。
“老八,上去通秉一聲,讓那崔遠山出來見我!”
程處默不再勸說,翻身下了馬,徑自站在崔遠山的府門前,臉色冷肅、氣勢凌人,與剛剛面對李嫣兒的時候簡直判若兩人。
盧國公府世襲的長子,在某種層面上來說,已經要比一些普通將領的地位高出太多了,如今又有朝廷調令在手,讓一個都尉營的首將出門迎接,也不算為過……
玉門關共有四個都尉營,人數共計大約一萬兩千來人,統領將軍乃是清河崔氏一族的嫡出——崔遠山。
說起清河崔氏,便不得不提一下大唐如今名望盛隆的五姓七望,崔氏便是其中一家,與他們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