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極其強大,這使得信仰崩塌也萬分艱難。
就靠荊建說上幾句,哪怕再怎么講科學、講數據,哪怕說的再有道理,但絕大多數人依然會自我屏蔽。
比如說很熟悉的那些話——我不信、我不信!我不聽、我就是不聽!
幸好這里是華清,所以作用還是有的,起碼讓某些人稍稍動搖了一下。但很快就來了挑刺,而且挑刺的水平還挺高。
“荊老師,你的邏輯似乎有道理。但剛才你的話里也說過——不考慮變量的話!很顯然,變量肯定存在,而且數量和規模可能都不少。既然如此,你的結論可能就毫無意義。或者說,發生的概率太小。”提出質疑的依然是那位經管學院的年輕教授。
“我承認,肯定有變量。我們并不是神仙,未來的事都知道。而且能夠影響到經濟的變量還挺多。”一開口,荊建順著贊同了幾句。接著就話鋒一轉,“但這里并不是精確計算,精確到某個經濟領域的細節方向。我們討論的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宏觀經濟大方向。”
“那么好。我們國家如此大的經濟規模,其實無論正面的變量,還是負面的變量,只要是一般的變量,那么影響就相當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而真正能夠影響到我們國家發展的變量,只有內亂內戰、對外大規模戰爭,達到世界大戰級別的那種、還有就是浩劫級別的天災……。”
“那么在未來十幾年,發生內亂內戰、對外戰爭和天地浩劫的機率有多大呢?毫無疑問,那些都是極小概率事件。既然這些基本不會發生,那么反過來證明,我剛才的預測反而變成了大概率事件。未來會發生的概率很高?哈哈。”
見到底下不少人在蠢蠢欲動,準備和自己進行一場大型辯論會。荊建連忙擺擺手,讓大家暫時安靜。
其實這個課題太大,幾個月都很難辯論清楚。尤其是荊建只是想裝逼,又沒想過當什么經濟評論家。今天報告會的時間夠長,該回家吃飯睡覺打熊孩子了。
于是荊建最后說道:“問題就在那里。可以說是預測,也可以說是假設猜想什么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研究,離現在還有十幾年呢。甚至可以慢慢等。就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功夫,你我基本上都能看到那一天。到時候究竟怎么樣?真相不就水落石出了嗎?”
“但有一點請同學們牢記。既然有可能發生,我們不去管概率的大小,但肯定早晚會發生。那么準備好了嗎?別到時候措手不及。外交上沒有準備好,國防上沒有準備好,各行各業都沒準備好,教育科研也都沒準備好?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那么回到剛才的話題。在座各位同學的前途。我這里做個形象點的形容:留學一批,移民國外的。還有一批留在國內的。可能過了五年,留學的那些人回國探親,大家一起同學聚會,可能洋洋得意,隱隱帶有炫耀。畢竟這時候都剛畢業沒多久,地位上都差不多。國外肯定生活條件好,收入也高,而且高了許多。這沒什么,人之常情,衣錦還鄉嘛!對不對?”
“而過了十年,又是同學聚會。國內的同學起碼有一半都成才了。他們成為了小頭頭,小領導。雖然在收入方面,國內差國外還很遠,但地位差距,在社會上得到的尊重就反過來了。那么十五年后呢?還是同學聚會。國內同學都成為了中層領導,再加上國內經濟發展,他們其實已經不比你低多少了。而且家庭條件肯定好,能找個好姑娘,可能房子汽車都不缺。而到了二十年后,同學聚會……國外的那些基本都不來了。這找虐受是吧?”
全場哄堂大笑。
荊建結束道:“今天的交流十分愉快,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掌聲雷動。不管怎么樣,也不管是否贊同荊建的說法,基本上都覺得不虛此行,屬于干貨滿滿的一堂演講會。
笑著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