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走了代郡和漁陽郡的兵馬,匈奴的五萬大軍趁機破關而入,直奔薊縣而來,再有兩炷香的時間,就會趕到戰(zhàn)場。
得知這個消息后,韓湛立即傳令,命令大軍停止對公孫瓚的攻擊,掉頭去對付南下的匈奴大軍,絕對不能讓他們禍害大漢百姓。
匈奴大軍南下的消息,公孫瓚也從探馬處得知。有心退兵回城自保,卻擔心韓湛趁機追殺,正在左右為難之際,卻發(fā)現(xiàn)冀州兵馬停止了攻擊,后撤重新整隊。
參軍柳浦觀察了一陣后,向公孫瓚稟報,冀州兵馬停止攻擊,可能是為了對付即將到來的匈奴大軍。并向公孫瓚建議,可以趁著韓湛與匈奴混戰(zhàn)之際,出兵襲擾冀州軍的后方,沒準可以轉敗為勝。
誰知公孫瓚聽后,直接一鞭抽了過去,對柳浦破口大罵。隨后命令全軍,停止與冀州軍的一切敵對行動,聯(lián)手對付洶涌而來的匈奴大軍。
兩支不久前還在生死相搏的軍隊,面對潮水般涌來的匈奴大軍,極有默契地放棄了敵對狀態(tài),同心協(xié)力來對付入侵的外族。
經(jīng)過兩個時辰的激戰(zhàn),韓湛和公孫瓚的聯(lián)軍終于成功地擊退了入侵的匈奴大軍。
看到匈奴大軍鎩羽而歸,韓湛也命令自己的部隊返回了駐地。
第二天,韓湛只留下一萬兵馬,由副將黃忠率領,留在大營里監(jiān)視公孫瓚的動靜,自己則率領大軍東進,去攻打被袁紹占領的幽州五郡。
八月,韓湛的大軍奪取幽州五郡,袁紹帶著三個兒子,以及文丑、審配、辛評等人逃亡了烏桓王庭,投奔踏頓去了。
九月,韓湛帶著平定幽州五郡的大軍,重新返回薊縣城外,準備繼續(xù)攻打公孫瓚。
公孫瓚在劉備的勸說下,放棄了抵抗,主動出城向韓湛投降。
韓湛接收了公孫瓚的投降,命令沮授代理幽州牧一職,自己引領大軍返回了鄴城。
至此,冀州、幽州、并州和青州,都成為了韓湛的囊中之物,使他成為了真正的北境之王。回到冀州,韓湛繼續(xù)訓練兵馬、招攬人才、大型水利、鼓勵農桑,準備來年親自領兵南下,去奪取陶謙的徐州、袁術的揚州,使天下盡歸自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