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厲害,政不敵也。”
…………
從四國得來的城池,秦國將其設為四郡,魏國十五城設河內郡,韓國十五城設為三川郡,趙國十五城設上黨郡,楚國十五郡設為長沙郡。四位郡守和六十位縣令也早已到位,開展工作。
河內郡,共城,有權有勢的基本已經離開,剩下無路可走的百姓四千人,和所有產業都在共城的三大貴族,宗,子,姬三族。
共城的縣令是趙普,按理說趙普到共城上任,就應該推行秦律以及秦國各種制度,可他十天都毫無動靜,只是讓縣尉和駐守共城的千人將一同維持共城秩序。
共城歸屬秦國,按照秦律就要將共城土地收為國有,再以功勞的方式獎給百姓和將士、以及有功勞的官吏,成為私有。這就將共城三大家族推向對立面,三大家族之所以不愿意離開,就是為了土地和共城的財產。
縣令十天沒露面,共城民心慌亂不定,加之魏國百姓對于秦國不滿,怨恨等。三大家族也認為縣令可能是個怕事之人,不然如何會十天都不敢露面,于是就派人挑撥百姓說:“縣令這是在謀劃將共城的百姓趕回魏國,沒收百姓們的土地,從而讓秦國關內的秦人來到共城成為他們土地的新主人。”
百姓們不愿意離開就是為了能活命的土地,如今聽說縣令在謀劃他們的土地,怎還耐得住,再加上幾個帶頭的人,無數百姓聚集起來,來到縣衙門前討要說法。
繼續閱讀
宗,子,車,三族在共城很有威望,他們如此做的原因自然是要逼新任縣令低頭。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一般來說外來縣令想要治好一縣,便少不得本縣的豪紳貴族的幫忙。
如此一來,軟弱的縣令就會束手束腳,能出政績還要靠他人‘施舍’。
百姓鬧事,自然是不可能全部殺了和關押起來,新任縣令趙普也不再躲避,出現在縣衙門口,道:“諸位父老鄉親,我是共縣新任縣令趙普,大家來縣衙的原因,普已經知道。”
“普要告訴諸位父老鄉親,你等如今也是我秦國子民,雖是新秦人,也是秦人,自當是按我秦國法度辦事。諸位的土地收為朝廷所有,但是,仍由諸位耕種,只要諸位耕種出來的糧食除了規定上稅的還能多繳納,便算作功勞,可以由朝廷將土地獎勵為私有,準許買賣。”
百姓見新任縣令竟然如此和藹的跟他們解釋,不像魏國官吏一般高高在上,讓他們很是受用。至于田地一事,一百人里面一個人有私田就不錯了。許多百姓都是為官府和共城的三大家族種地,哪里算是自己的,他們最怕的還是被驅趕出去。
如今除了上交糧食再多繳納的還有功勞可得,努力下去,就可以有自己的田地,誰還不愿意,傻子才反對。
趙普見百姓安靜,又道:“我王仁義,諸位除了原有的土地之外,還準許諸位開荒耕地,開荒耕地所種出的糧食是三稅一制,多種多得。”
百姓很是滿意,也就是說沒有規定上交多少,算是三成上交一成,面露笑容。
趙普指向左邊道:“諸位請看,這是我等大秦工部打造的機關犁,有此機關犁在,一人一天可輕松耕地百畝。”
百姓一聽都面露不信之色,只是身份差距在那擺著,不敢嘲笑罷了。
趙普自然知道百姓的想法,對著一位工部派來的工匠道:“還請李工匠為我大秦百姓們展示一番。”
李工匠忙道不敢,隨后就上了機關犁,操作起來,停機關犁的地方是一處平地,機關犁動了起來,將硬地給耕成松軟土地。
共城百姓見了,滿臉的不敢相信,再也不敢小瞧那機關犁了。
“諸位,諸位。。”
趙普喊了兩聲才將百姓的目光從機關犁身上拉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