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里的春來的慢。
北地戰事開始的時候,靼丹王庭又傳來了一個驚天要聞。
原靼丹帝巴哈爾突發惡疾,早是病重一月,朝中要務盡由小王子察木把持。
三月,察木登基為帝,親自帥軍突襲安州,與原先安云的靼丹鐵騎以及臨關的高句麗形成三面合圍,南下直取燕云。
一時間,燕云十五萬邊軍倚靠天險,需要面對靼丹足足八萬騎兵和五萬高句麗軍隊。
此役,任務極艱。
燕云之地屬北道最北,與遼東相鄰,易守難攻,歷朝歷代都在此設關設防。
寧軍本在元慶朝娶了高黎半壁江山,只可惜多年未能同化異族,至年初高句麗勢力反彈,丟失了大半土地。
因而如今靼丹南侵,邊軍也只能退縮在安州等地外圍百里安營扎寨,依靠城池阻攔草原騎兵。
靼丹與高句麗選在此處入侵,自然是此處方便兩國派軍。此外,若一擊是強占燕云,以后的大寧便是如斷脊之犬,再無可懼。
騎兵在崇山峻嶺中無法發揮優勢,可驍勇依舊。
當然,若是久攻不下,那靼丹往后再想凝聚舉國之力找著機會,怕只是天方夜譚。
安州的戰役不平不淡一段日子,卻是在四月突起了變故。
正入四月,大安州,臨關兩處軍事要地同時失守,一夜之間,胡騎南下,直逼檀州腹地。
大安失守,就意味著靼丹可以在此地安營扎寨,與朝廷官軍持久抗衡。
戰時的鴻翎急使比平常多的多,這一消息匯報入宮的時候,紫宸殿里的秦瀚暴躁如雷。
他如何能想,大安州天塹之地,大寧軍隊沒有取得好的戰果也就姑且作罷。
只可惜戰事無常,頭一次急使入京,傳來的戰況竟是慘敗,還同一日失守兩處軍塞重地。
這一役,寧軍損失慘重。
兩地失守,寧軍由天然優勢轉為兩方勢均力敵,接下來幾次戰爭盡是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南下交趾的寧軍逐漸受到交趾之地原住民的頑強抵抗,戰事也進展異常緩慢。
……
北地增兵,南邊的戰事暫且擱置,部分將領輕裝北上。
終于,肖錦風也暫且匆匆從交趾回來,連長安城都不曾進,便隨軍去了大京。
入夏,因為軍隊的疲乏,檀州東南的薊州被靼丹騎兵洗劫一空。
薊州知州被殺,城內部分留守的百姓被屠,寧軍將士損失慘重。
正值戰事進展異常艱巨之際,秦瀚正要集中兵力增援,卻聽聞高句麗使者要來。
七月下,使臣進了京城。
換做以往,寧朝朝廷完全是無需理會區區高句麗的使臣所來為何的,哪怕到了如今局面艱難也無需低聲下氣謀取什么。
只是高句麗是靼丹的“鐵桿盟友”,秦瀚想考慮早日粉碎靼丹的入侵,不得不去捏著鼻子慎重對待。
靼丹與高句麗的聯合,對如今的高句麗的利益并不多,靼丹狼子野心,永遠不會在勝利時與高句麗平等相待。
這是秦瀚和一眾親信研究過可爭取的,想必高句麗王也十分清楚。
若是能在對靼丹的態度上談妥,那寧軍在會在大京好過不少。
經得君臣的考慮,高句麗來京的使臣受到了接待。
……
這時段國事不順,秦沅汐的心情也并不好。
這天,皇宮設宴接見高句麗使臣,她也按例入宮隨席。
期間,見到了來朝的高句麗大王子李焱,也是現在高句麗國王的儲君。
兩方初步的和談并不愉快,李焱那邊趾高氣揚頗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而秦瀚身為大寧天子,自然不能受區區小國的氣,縱使壓抑了姿態,末了還是起了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