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真的來臨,還是很失落的。他們為人族嘔心瀝血,付出了太多,最終還要失去自由,繼續為人族付出。
不過雖然失落,但并沒有不愿,為了人族發展,只是避世不出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圣旨上說了,大劫可出,請詔也可出,意思是只要有正當理由,找天帝請一封圣旨,就能出來一段時間。
當下三皇五帝各自交代一番,乘坐御攆去了火云洞。他們所有人都是有血緣關系的,全都是伏羲的后裔,雖然在政權交替中各自干翻了前輩們的政權,不過也都清楚天命始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倒也沒什么怨恨的。
此時,五帝政權已經持續了百萬年,闡教輔佐了一任帝,西方教輔佐一任,唯有截教前后輔佐三任帝,共計七十二萬年政權,使得截教大興于世,早已經蓋過了闡教,一時萬仙來朝,四大親傳弟子中多寶道人、無當圣母,和隨侍烏云仙,兩大外門弟子趙公明、云霄都證道大羅。
他們當年拜師的時候就是太乙金仙,比起闡教一幫二代弟子,初始修為高得多,如今一百多萬年的苦修,再進一步,倒也說得過去。
這還是如今修煉環境太差,不僅靈氣退化成后天,大道韻律也更加難以感悟,否則另外兩位圣母也早就證道大羅了。
時間再次倏忽流逝,有虞氏政權晚期,群妖作祟,五大部洲山精妖怪層出不窮,為禍世間,更有水妖興風作浪,龍君不能制,再者天上雨水頻密,一時天下水患齊出,民不聊生。
共主美叔花費極大精力治水,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啟用素有治水之能的姒鯀,以平息水患。
姒鯀是顓頊帝的后裔,受封于崇邑,號稱崇伯鯀。其人素有治水之能,如今臨危受命,深感責任重大,帶領屬下勤勤懇懇,修建堤壩,堵塞各處水患。
可惜這方法初始頗有成效,然而隨著水越積越多,堤壩越修越高,最終不能承受壓力,一朝決堤,造成的災害更勝數倍。
美叔震怒,斥責鯀虛有其名,如今治水不力,反使民生受困,命人將其帶回都城,斬首示眾。
鯀雖死,但他曾娶修己氏女子女志為妻,生下了兒子姒禹,繼承了崇伯候之位。因為人民把治水失敗的責任都歸于鯀,所以姒禹幼時受到不少責難,雖然他作為貴族,沒人能將他如何,但終究讓人不難么愉快,于是他想繼承父志,日后治好水患,既洗刷恥辱,也造福人民。
經過仔細研究后,姒禹的確有些心得,認為治水堵不如疏,鯀的方法的確有些問題,對一般的水患并無不妥,但這種百萬年難遇的天災卻不再適宜。
姒禹帶領封地內民眾自發治理附近一些水患,桌有成效,名聲傳入都城,被天子知曉,召他君前奏對,所進策略無有不妥,一時被共主器重,讓他接替父親的大司空之位,繼續治理水患。
在正式上任之前,姒禹在封地城邑中娶了一房妻子,這新娘子容顏絕美,世所罕見,人族無一女子能與其相比,便是月宮嫦娥也不過如此,眾人都羨慕姒禹的福氣。
“禹,兩世情緣,你我終于走到一起了,我好開心,自你轉世之后,我日夜思念,總算天恩浩蕩,成全了我們。”
洞房之中,涂山女嬌柔情似水的看著丈夫,心中的幸福快要溢出來。
“女嬌,你是狐族公主,身份高貴,能娶你為妻,是我兩輩子修來的福分。我不會辜負你的,也不會有負天恩。”
數月之后,姒禹將行,涂山女嬌送出很遠,和姒禹依依惜別,她撫摸著肚子,溫柔道“禹,你安心的去吧,我和孩子等你回來。”
“嗯,安心在家等我,治好了水患就會回來。”姒禹強忍著不舍,轉過身去。
“禹……”
背后一聲輕喚,姒禹停住,轉過身來,看著嬌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