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東勝神洲之地,以昆侖山最為大名鼎鼎,畢竟出過三位圣人,如今又是闡教祖庭所在之地,在仙家傳說中一直是眾仙源流之所在,姜子牙既要尋仙訪道,首選自然便是昆侖山。
走走停停間,他一介凡人自是難以到達昆侖山,不過好在他在一處山林中遇到一個樵夫,名為申公豹,雖然是人相,實則是一只千年豹子精,也想上昆侖山拜師求道。
二人結伴同行后,那申公豹自稱人族練氣士,得了些粗淺傳承,修出法力,不過沒有成仙之法,于是便想去昆侖山求法。
如此一來,申公豹有修為在身,二人便可通過傳送陣加快行程,又都是在東勝神洲距離昆侖山不遠的地方,倒是數年時間便已經到達。
這也是天定封神之人自有機緣,申公豹雖也有飛熊之相,奈何不是人族,在人仙混雜的仙道大劫之中,自然無緣執掌封神榜,此次就做了給姜子牙引路的作用。
否則單憑姜子牙一介凡人,靠著兩條腿,走到死也也未必能越過洪荒一座小山。
二人來到昆侖山下,玉虛宮中的元始天尊頓時有感,知道天定封神之人已經到來,心中大生歡喜之心,命白鶴童子去接山下求道之人前來面圣。
不一會,白鶴童子帶著姜子牙和申公豹來到玉虛宮中,見云床之上坐著一個道人,朦朦朧朧看不清面容,只有一片清圣之氣彌漫,包容萬物,涵蓋萬法,天地之大,盡皆不出指掌之間。
姜子牙和申公豹何曾見過這等人物?先前見白鶴童子時,已經覺得這仙童高邈無可揣測,是世間少有的人物,可和上面的人一比,仿佛一滴污泥比如浩瀚大海,渺小污濁,天與地的距離不足以形容差距。
二人一時呆愣,元始天尊心情不錯,也就不做計較,笑著道“你二人可是來拜師的?”
姜子牙和申公豹聽到這無處不在,滋潤萬物的聲音,頓時心緒平和,頭腦清醒,宛若吃了靈丹妙藥一般,頓時跪下道“姜子牙,申公豹見過玉清圣人。”
他們在來時的路上已經被白鶴童子告知要面圣,雖然激動忐忑,但也沒忘了面前之人的身份,此時得圣音灌耳,平添造化,心中本能的升起喜悅寧靜,倒也不再惶恐了。
元始天尊點點頭,對二人的變化絲毫不覺奇怪。圣人是天道化身,證道混元大羅金仙道果后,所修大道實則已經圓滿,剩下的不過是深入領悟,使大道更深更廣,衍生無窮神妙變化,漸漸成為一道至尊,和大道同存,即使混沌破滅,大道重組,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所以圣人的聲音,即便不是講道,但也是蘊含無窮意蘊的造化之聲,凡人聽一句便可無病無災,延年益壽,甚至開啟修煉之門。修道之人常年聆聽圣音,不啻于服用沒有任何副作用的靈丹妙藥,所以圣人弟子們才能獨領風騷,修為一日千里。
當然,這也是天庭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在天庭當官,尤其是有資格天天上朝的高官,那可是能經常聽到天帝天后的聲音,仔細體悟之下,雖比不上圣人講道,也能對修煉大有裨益,更何況天界靈氣之濃郁,為諸界之首,比起圣人道場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這樣一個道韻隱匿,靈氣消散的環境中,圣人和天庭這樣的地方只會越來越受到修士們的追捧,越來越多的仙人們上天界開辟洞府就是明證。
看著下面兩人,元始天尊無需分辨,便已經知道誰才是天定封神之人,雖不喜申公豹這樣的妖怪,但畢竟已經來到玉虛宮,也不好直接趕人,當下笑著道“你二人一路涉山踏水,尋仙訪道,倒也心誠。既然能入得我昆侖山,便是與貧道有緣之人,就暫且入我門下,做一個記名弟子。”
姜子牙和申公豹三跪九叩,拜師謝恩,定下師徒名分。元始天尊命白鶴童子帶二人下去安頓,等明日再傳二人闡教教規,以及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