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王朝的開始,已經注定了它的結局。
也就是說,一個時代因為一個締造者而燦然新生,可是締造者的基因也深深地烙印在了這個時代之中,直到導致一個時代的滅亡。
比如,劉邦立漢重用外戚,而大漢王朝亡于外戚。
比如,趙匡胤重文抑武,悲催的宋朝也因武備羸弱而隕落。
再比如,李世民神武一世南征北戰,大唐由盛轉衰,恰恰正因疆域太廣防御艱難而改制藩鎮所至。
輕鹽稅的利民政策,又使得政府想從鹽務贈加財稅之時,造就了無數的私鹽販子。
唐末亂世,也正是這樣一大批鹽販子把大唐徹底撕裂。
吳寧不懂歷史,可是對于這個華夏最燦爛的時代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
可禍根已經埋下,必然走到衰亡!
可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至少吳寧覺得,大唐并非無藥可救。恰恰相反,以當下的疆域、社會構成、權利結構、國際地位,還有民族向心力,只要找準契機,大唐完全可以走向另一個全新的結局。
而現在,有一個機會擺在吳寧前,一個也許可以扭轉歷史的機會。
他應不應該抓住?應不應該搏上一搏?
不為自己,只為一個時代,為心底那個一直渴望的聲音。
搏一把,送命也特么值了!
......
“九郎要寫什么?”
太平心跳的利害,因為吳寧此時的氣勢完全變了,眼神之中似有一股狂躁之氣讓她有點害怕。
好言相勸:“你莫要沖動。”
“......”吳寧一陣無言。
沖動嗎?沖動。
一但武老太太也是一個不顧民苦,只想做皇帝的功利之人,那吳寧身世再加上現在要寫的東西,足夠他死一萬回了。
可是,兩世為人,沖動一回又有何妨?
......
“圣武神功天后陛下敬啟!”
吳寧鄭重落筆。
“草民,房州吳氏,寧也,幸昌平盛世、蒙恩茍安。”
“少不更事,未解詩書,唯數術一學略啟心得。然,不知孔孟而何以知理,不曉禮法而何以正身?”
“況,堂前燕坐,高謀遠論,非寧所志也。圣后隆寵實不敢受,罪矣。”
“草民惶恐,萬死誠辭,望圣后體恤。”
“國朝綱政寧力有不歹。然,圣后抬愛不敢不為,傾獻一策,以盡孝心。”
在這里,吳寧用了一個“孝心”字,而非“忠心”,想必武則天若真的知道吳寧的身世,也會有所感觸吧。
下面,則是吳寧獻的那一策,只不過,有點長。
太平公主本來是站在旁邊看著他寫,可是,從早上站到中午,吳寧還沒寫完,公主殿下有點受不住了,回房歇了一回兒。
等過了一個多時辰,太平再回到吳寧屋前一看,他還在寫。
太平不好進去打擾了,結果到了晚飯,吳寧還沒停。
入夜,還在寫......
等第二天早上,公主殿下睡醒了,吃過了早飯,過去一看,還在寫!!!!
太平公主不淡定了,這寫的什么啊?估計放眼大唐,開國一甲子也沒這么長的奏表了吧?
......
呵呵,放眼大唐?
特么放眼華夏數千年的王朝史,也沒吳寧這表奏折長。
后來的那些什么萬言書啊,長奏之類的,在吳寧這一奏表面前,估計連零頭都算不上,
這貨整整寫了三天三夜,用麻紙七百一十九張,共十三萬六千八百二十字,后世管這篇改變了大唐命運的奏本叫《唐策:醒世方》。
等到傳旨太監再次來到吳家